•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白雪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30期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技术(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深入探讨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全过程中的深度融合实践,旨在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及优化评估机制,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出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本文将从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创新、评估机制完善等角度,详细阐述AI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实践,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一、构建基于AI的教学体系

1.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

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增设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基础、深度学习原理等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AI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开发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AI应用课程,如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等,确保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前沿的AI技术。

1.2教学资源的智能化整合与共享

利用AI技术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智能化教学平台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偏好,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建议与资源推送,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与针对性。同时,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际、校企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中,应注重引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通过模拟真实操作场景、提供互动式学习体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与满意度。

1.3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基地建设

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和实训基地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与设备。同时,聘任企业工程师作为客座教授或实训导师,参与教学与指导工作,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

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应注重引入AI技术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提供智能化的实训设备与软件工具。通过模拟实际生产流程、分析数据变化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

2.1项目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AI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通过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策划、设计、实施与评估的全过程中,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2.2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化

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化是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前在线预习、课中难点讲解与讨论、课后复习与巩固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翻转与重构。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利用AI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反馈机制,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与进度安排。

2.3情境模拟与仿真训练技术的运用

利用AI技术创建逼真的仿真训练环境是实现情境模拟与仿真训练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制造、检测与维护等全过程,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技术挑战。通过仿真训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反复练习与反思总结,提高其应对复杂问题与突发情况的能力与素质。

三、完善评估机制

3.1多维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价在内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AI技术收集并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表现等),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评价过程,从市场需求与行业标准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判与指导。

3.2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建立基于AI的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是实现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数据(如考试成绩、课程满意度等),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建议与改进方向。同时,鼓励学生与教师提出反馈意见与建议,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师生意见并进行分析与总结。

在持续改进与反馈机制的建立中,应注重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与问题跟踪系统,确保反馈意见得到及时处理与解决。同时,注重将反馈信息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行动方案,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3成果导向的激励机制的实施

实施成果导向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学生与教师积极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成果导向的激励机制的实施中,应注重激励机制的公平性与透明度。通过制定明确的奖励标准与评审流程,确保奖励措施的公正性与可信度。同时,注重将激励机制与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确保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结论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基于AI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及完善评估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努力与探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王建民.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前景[J].中国电化教育,2020(1):1-6.

[3]刘涛.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3):32-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