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课堂实施的模式建构
摘要: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指导,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工作时,应当转变以往知识导向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读思达”教学法贯彻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地感悟,实现自身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显著提升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读思达”教学法;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相较于小初阶段的数学课程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为了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获得逻辑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在“读思达”教学法中,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从而获得知识视野的开拓性发展,进而强化自身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显著提升。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减少教学干预。使得学生可以获得自主探究的机会,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一、高中数学大单元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模式建构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引导下所开展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不断完善的关键时期,采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数学语文的探索分析,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获得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强化学生深入感知数学知识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爱表达的好习惯,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三)有利于推进核心素养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不断探究、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以及思维品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引导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自主阅读、深度思考以及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可以逐渐掌握推理、分析以及证明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大单元课堂中“读思达”教学模式建构的策略
(一)“读”中激活数学眼光,加深数学体验感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掌握丰富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引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大单元教学模式建构。引导学生在不断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加深对数学课程的体验与感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数学信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与数学本质,获得自身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为例,在本单元的探索学习中,需要学生掌握“集合的概念”“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以及“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相关方面的数学知识,深刻理解集合的含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在大单元模式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通过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强自身对文本中重要数学信息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可以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和递进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
(二)“思”中启动数学思维,促进思维有效转化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引导下,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可以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理解的更好透彻,构建起数学知识框架,为后续进阶性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对未知的内容进行探究、思考、辨析,找到单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
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为例,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包括“基本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以及“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数学知识内容[2]。教师应当站在整体的角度,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围绕着单元主题进行深度思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完成模型建构,从而强化自身对于立体图形以及空间关系的认识,促进学生获得思维的有效转化。
(三)“达”中发展数学语言,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在开展数学大单元课程知识讲授时,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建构“读思达”教学模式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其可以在不断探究以及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地理解与认识,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以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A版)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与探索中,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应用”数学知识内容[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说明自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解题思路的建构过程,锻炼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使得教学课堂获得高质高效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读思达”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符合当今时代的教学发展需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建构与之相符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同步发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在“读思达”教学法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对其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红.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读写算,2024(19):68-70.
[2]陈国录.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心理因素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分析[J].读写算,2024(17):134-136.
[3]傅冰琪.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4(17):68-70.
注:本论文系基金项目: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32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