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路径

王磊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20期
新疆贸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市 83002

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进行贸易体制和政策创新的实验区,旨在推动贸易便利化和经济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路径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旨在揭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影响机制,探讨如何应对挑战,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方农业经济;影响;发展路径

前言

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对地方农业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路径,为加强农业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影响

(一)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通常是显现的。以我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当地统计资料表明,一些农产品的出口量在自贸区设立后,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政策倾斜、通关便利等措施,促使当地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增加农产品出口形成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另外,先导区对农产品加工产业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让更多的加工型农产品出口顺畅。这种积极的影响并不局限于上海,在其他地区和国家,这种积极的影响更能运用,也更能推广[1]。

(二)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受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影响,地方农产品价格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起伏波动,如在马来西亚某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农产品零关税政策导致当地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受到一定冲击。但随着市场的逐步稳定,农产品价格也逐渐回升,从而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就长期而言,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产品产业的发展和增长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地方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以帮助农民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同时也要把当前工作重点放在加大扶持力度。

(三)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如文中所说的那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在自贸区内对高附加值农产品产业进行鼓励发展,进而促使当地农业产业向高端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加速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价值链层次,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农产品包装运输等,使产业生态系统日趋完善,同时为农民创造更多多元化的工作机会,有利于增加农村地区的收入来源,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不断发展,因此,从总体上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正面的。

(四)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

在自贸试验区的作用下,对当地的农业用工、增收都会有影响。以韩国FTA为例,FTA的建设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和技术,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增加就业,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这一正面效应也同时带动了进一步拉动当地就业市场增长的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周边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当地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望借此发展势头得到新的提升[2]。

二、发展路径

(一) 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一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对农产品出口给予关税减免或补贴,以增强地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二,政府可制定鼓励农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和融资扶持等,以促进地方农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可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以促进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促进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提高,进而提高地方农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这是政府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的应有之义。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既对增加农民收入有好处,又为地方农业增加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 农业技术和创新

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是农业技术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另外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业类科研课题与技术示范工作以促进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并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政府还可建立农业技术训练所以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进行农业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之一,政府引导自贸区内的农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投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开拓出口国际市场。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市场推广活动,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上述努力,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优质高效[3]。

(四) 国际合作和交流

国际合作与沟通是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各自贸区农业企业可借助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入国外先进农业科技与管理经验来开拓国际市场。政府还可促进各自贸区农产品国际认证与规范体系的建设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进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这是从多方位来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为使经济发展取得更大的发展,在制定发展路径时需要把各方面的措施整合起来加以协调推动,形成一套有机的推进机制,以全面增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地方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有进一步的提升。把原来的文字重新排列一下。

三、挑战与应对

(一)竞争压力

为减轻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竞争压力,地方农业要加大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是当前应对之策之一。具体地说,政府要加大力度投入农业技术研发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另外一方面要着力把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培育出来并加以营销宣传。另外也把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建立起来。从而把地方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起来。

(二)产能过剩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可能造成产能过剩问题,政府引导农业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进而化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再者促进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向中高端市场转型,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4]。

(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为兼顾环境可持续性,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水平,政府应该加大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促使农业生产模式向绿色生态友好方向转变,同时鼓励农业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开展环保科技研究,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加坡自由贸易试验区为蓝本,以点带面,为全国各区域以点带面树立榜样。

(四)农民收益和福利问题

保障农民收入和福利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重要课题,政府可以提高农业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得到更好的福利保障。例如在新西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实施了农业补贴政策,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并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结语

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地方农业经济产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发展路径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注重政策制定和实践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钢.自贸试验区建设下崇左市农业经济发展SWOT分析[J].北方经贸,2023,43(52):127-128.

[2]何亚辉.河南自贸区设立背景下农业物流的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32(56):039-040.

[3]李为,王敏,关德训.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背景下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23(172):48-48.

[4]陈国权.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农业的积极影响[J].国际市场,2019,23(26):009-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