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策研究

蔡亚男 朱超 刘盈盈 王颖 李青泽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6期
临沂大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传统村落建筑风貌多样,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承载着历史的基因,在中国文化中独特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着被瓦解甚至消亡的风险。在大力振兴乡村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突出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完善监管,增强传统村落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平衡好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传承

中国传统村落是华夏文明的基因库,是农耕生活的基础,是承载乡村生活的物理地域,更是造就地方认同、展现文化价值和地方知识的地域。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1.传统村落文化的内涵。传统村落文化一种体现在生活生产当中的遗产。在传统村落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都是经过长时间积淀而形成的,而这些正是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生产方式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一样,它有非物质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二者相互结合,密不可分。

2.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传统村落文化价值十分丰富,这些价值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农耕本体文化价值。传统村落的形制是农民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二是乡村技艺的艺术价值。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乡村技艺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

传统村落是乡村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要放大背景下寻求出路,它必须要与发展相结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有以下几种较为突出的现象:

1.传统村落的认定类型较为单一

传统村落的认定标准主要集中在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保存状况上,而忽略了乡村技艺等文化方面的因素。当前社会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对文化传承价值的认识。传统村落的认定工作可能受到资源限制。

2.传统村落文化认同度不高

传统村落的居民是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体,一定程度上,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的认识仍有所欠缺。一是部分村落居民对传统村落文化归属感不强;二是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参与度不高,他们缺乏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同感;三是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开发只限于静止展示。

3.传统村落去功能化现象日益明显

传统村落的去功能化现象指传统村落的原有功能逐渐丧失,或者传统村落不再依赖原有的方式满足其基本需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的居民大量外流,导致原有的生产、生活设施被舍弃。

4.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难以平衡

在传统村落的保护更新上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单纯的保护,忽略了村落居民正常生活诉求;二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不停扩容,破坏了传统村落原有的建筑风格,造成了过度开发。

5.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方式单一

每个传统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等,这些资源可以成为当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我们对于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缺乏了解,导致无法充分挖掘利用其资源和发展潜力。

三、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发展对策

古村落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要想更好激活古村落的内在价值,需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促进乡村建设的健康发展,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促进古村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突出以人为本,尊重本地居民意愿

村民是传统村落的主体,也是重要传承者。在保护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过程中,要考虑村民的意愿和生活诉求。一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了解他们的需求;二是推动村民参与决策:让他们成为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三是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2.增强文化认同,提高居民参与度

村落居民作为主体,他们对传统村落文化的认同感与参与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使他们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

3.完善管理制度,聚焦维护与更新需求

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这一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两个极端的现象,一是无规划地建造,改变了村落原始的建筑风格,影响了村落的村容;二是只强调保护,不允许改变,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应建立精细的管理制度,避免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或损失。

4.平衡传承与发展,促进农文旅融合

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必然导致古村落的文化属性减弱,甚至走向消亡。在制定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计划时,应考虑村落的文化传承需求。

5.深入挖掘特色资源,注重特色化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要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使传统村落走上特色化发展道路。传统村落通常有着独特的本土文化,应该深入了解这些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将文化元素融入当地的旅游发展中,以增加特色化和多元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视野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投资。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浅层,要和古城镇的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加强政府监管,调动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让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玢,林杰,张志博.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探究一以瑞金密溪古村为例[J].老区建设,2018

[2]张良泉.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一以赣北安义古村为例[J].当代经济,2017

[3]王刚.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研究[T].美与时代,2023(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年度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202310452079)的项目成果。

指导老师:1、杨雁,女,汉族,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临沂大学,讲师,276000

2、李国成,男,汉族,山东临沂,大学本科,临沂大学,副教授,276000

3、李亚东,男,汉族,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临沂大学,讲师,2760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