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与路径

曹丹 李桂香 胡长效 白耀博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6期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6 2.铜山区大彭镇综合服务中心 江苏徐州 221006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徐州市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政策文件、文献新闻调查、实地调研,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优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机制和具体实现路径,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路径

Abstract :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for China 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s a typical agricultural c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rdinated governance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Xuzhou C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in Xuzhou C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analyzing relevant policy documents,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s a mechanism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for optimizing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Key words :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echanism; Path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徐州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市之一,其农村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然而,在现有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徐州市面临诸多问题与争议。首先,由于农村规模分散、农户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手段的薄弱性和可行性的局限性;其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分散、协同机制不完善,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与配合,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再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无法准确衡量治理效果和评估成效;此外,缺乏针对农村特色的治理路径和策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机制与路径,以期为徐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问题。首先,由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农民在农田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过度施肥、滥用化肥等行为,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这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还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作者简介:曹丹,女,(1985-),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E–mail:caodan_168@126.com

基金项目:江苏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2022 年“乡村振兴”专项研究课题( nyhzwl202202);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资助

其次,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环境污染行为。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水体被污染,严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系统和农田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农村地区还普遍存在焚烧秸秆、露天燃煤等行为,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污染,也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风险。另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相对不足。由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相对分散,生态保护措施很难执行到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徐州市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有限,很难自行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开展相关工作所需的资金。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等因素,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和解决。

1.2 乡村振兴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首先,乡村振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在

农村振兴过程中,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农业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执行,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改善。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等措施,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保护。其次,乡村振兴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村经济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利于减缓农村生态环境压力。此外,乡村振兴还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加大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合理规划乡村建设,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提升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品质。

2. 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问题分析

2.1 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

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徐州市制定了《徐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徐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徐州市2023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徐州市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风险管控、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树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2%,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90%以上,新增完成50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等目标。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标准,还将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资源,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这些举措实施,将不断促进可持续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2 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存在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和地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的执行力度仍然不够,缺乏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监管机制。这导致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不到位和治理效果的不明显。其次,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很多农村居民缺乏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他们往往忽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损害。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如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等行为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面临的挑战在于资源有限和治理成本高。农村地区的资源相对有限,环境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而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无法承担这些巨大的治理成本。此外,农村地域广阔,治理难度也比城市要大,因此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和科学的治理方案。

总之,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存在问题及挑战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任务。只有通过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3.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优化机制

3.1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跨部门合作机制,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农业、环保、土地利用等。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土地沙漠化、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强各级部门的组织协调,促进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工作合力,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工作的开展。

3.2 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随着农村发展的快速推进,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已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首先,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需要加强村级政府的领导和监管。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机制中,法律法规的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

3.3 推进社会参与和公众治理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参与和公众治理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可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组织的参与,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采取多种形式,如宣传教育、组织培训、建立志愿者队伍等,激发社会各界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格局。

3.4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完善和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机制需要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测,并针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确保治理效果的持续提升。

4 徐州市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路径与实践

4.1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徐州市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比如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严禁秸秆抛河或堆放田间沟渠、推进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强化执法监管检查、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全覆盖,重点推广机械深施、精准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制度[2-3]。例如某区对现有畜禽养殖场要实现粪污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治理,安排专人、强化监管,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规模养殖场“两分离、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5%,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配套率达100%[4]。同时,全面推进村级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快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加快补齐“毛细血管”。并有条件接入污水管网的农户实现应接尽接,保证农户生活污水接入管网的工作全面完成。

4.2 构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徐州市农业总产值已达到1364亿元, 2023年纳入省级重大项目250个,绿色蔬菜建成全省超千亿元市域特色产业链[5]。2024年,徐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强链补链、抓好企业培育,突出价值转化、抓好融合发展,更大力度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立足特色资源,扩大村级企业,打好特色牌,优化产品供给,优先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铜山争当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布局“两带四区”建设,蹚出乡村振兴的铜山新路径。邓楼村将原来亩产只有6、7百斤,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路通了、桥、闸、涵、洞建起来了,以前的盐碱地变成了高效地,现在亩产可达1200斤;温刘村实施“支部+合作社,农民群众得实惠”党建新模式,创办黄豆青豆2000亩种植、加工及销售模式,打通一二三产业链。村企联建、村村抱团、村社融合等有效形式的探索,推动特色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全市范围内的高质量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也培育更多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

4.3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参观、休闲、体验的旅游活动,而农产品加工产业则是将农产品加工成具有附加值的产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是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居民增收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徐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及《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以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人文资源为依托,聚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区域,突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群成链,通过多元化创意开发、多领域跨界融合、多渠道策划营销,大力发展生态种养、田园观光、农耕研学、康养健身、乡村“夜经济”等模式和项目,使得乡村休闲旅游农业规模逐年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功能日益拓展。各地结合当地资源,深挖潜能,共建成各类乡村休闲旅游点1000多个,长期从业人员近6万人[6]。涌现出“草莓村”、“苗木村”、“木耳村”、“牛蒡村”及“梨花节”、“桃花节”、“樱桃节”、“龙虾节”等,特色农业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促进了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贾星,包莲.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22(32):526-528

[2]徐州市人民政府. 徐州市公开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EB/OL]. http://www.xz.gov.cn/fzlm/006009/006009001/20231121/9df85766-811d-4186-83e1-2c8403547ba3.html, 2023-11-21.

[3]徐州市生态环境局. 徐州市2023年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计划[EB/OL].

http://sthj.xz.gov.cn/govxxgk/01405165st/2023-04-12/9de86010-ae2d-4294-acd0-0f38e4c858c5.html, 2023-03-31.

[4]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政府. 《铜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EB/OL]. http://www.zgts.gov.cn/govxxgk/014088621-001/2022-05-17/25ca6508-294c-4b2f-874f-254cf079aac2.html,2022-05-10.

[5] 蔡思祥.徐州市加快构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EB/OL]. 中国江苏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325479484857009&wfr=spider&for=pc,2024-3-1.

[6] 贾晓君,崔欣. 徐州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EB/OL]. 中国江苏网.http://jsnews.jschina.com.cn/xz/a/202311/t20231117_3319557.shtml. 2023-11-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