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项目式学习在幼儿园大班语言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一条适合大班幼儿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多个角度的项目确立、多种途径的项目实施、多种形式的项目分享、多元视角的发展评价,不断调动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将语言课程学习落到实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幼儿园;大班语言
一、提问式语言,聚焦项目活动问题
用提问式语言帮助幼儿明晰“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在众多想法中聚焦一个问题,有力地推动活动的开展进程。在项目活动开始阶段,一个幼儿也许就会有多个想法,多个幼儿更是有天马行空般的想法。那么,项目小组的问题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反馈幼儿的行为表现,启发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整合活动的零散经验。一个高水平的问题不是用“是(有)”或者“不是(没有)”就能回答的,答案也不是显而易见的,更不是唯一的答案。提问式语言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回答,教师可参考以下不同水平的提问,引导幼儿调动已有经验来回答问题,而不是回忆死记硬背的信息。
案例一:我们想种什么树
毕业了,想给幼儿园留下一棵树。孩子们开始搜索各种各样的树,他们找到了蓝天竺、广玉兰、龙柏、香蕉树、柠檬树的图片。孩子们又根据幼儿园的环境,把需要生长在热带地区的香蕉树等排除了。妞妞看到了很多图片之后,想要搜索许愿树。孩子们看到许愿树的图片以后,纷纷表示:“太喜欢许愿树了。”妞妞说:“好漂亮。”宝宝说:“这个真好看。”丁丁说:“我们可以买这个许愿树吗?”妞妞说:“我们就要这棵许愿树。”孩子们都很想要这棵许愿树。
我提问:“我发现大家都很想种许愿树,那许愿树是什么树种?该怎么去寻找许愿树呢?”孩子们听到我的问题后,立马搜索了许愿树的树种,发现许愿树其实就是榕树。他们还了解到可以在花鸟市场买榕树。就这样,他们开启了种下一颗许愿树的计划。
案例分析:孩子们都想种许愿树,却没有考虑到许愿树的树种,这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运用提问式语言,引导幼儿思考树种等问题,既对幼儿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聚焦,又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议式语言,推进项目深入开展
建议式语言其实是对幼儿最好的鼓励,教师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幼儿的深人探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看”“我们再试试其他办法”“这个办法行不行,要试一试才知道”,这类建议式语言体现了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也激发了幼儿实践操作的探究愿望。例如,当幼儿对任务争执不休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拍照小组是用竞选的方式,来决定谁当导演,你们要不要试试看”。这类建议式语言既能使幼儿接受教师的建议,同时也能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当幼儿不知道该买种子还是树苗时,教师可以建议“你们再过两个星期就要毕业了,我很担心时间太短,种子来不及发芽”,以此来助推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案例二:每个人凑多少钱
在网上与卖家沟通后,许愿树的价格为80元,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后,同意由全班孩子一起来凑钱。班上总共有34个孩子,每人该凑多少钱呢?淘淘说:“一个人出1块钱,34个人就是34块钱,我们需要80元,不够。”然然先从10元开始算起,她说:“老师,10块钱也不行,因为一个人出10块钱,8个人就出到80块钱了,可我们有34个人。”淘淘在计算2块钱时写了两行数字,第一行代表人数,第二行代表计算出的钱的总数。淘淘计算到20个人的时候说:“老师,2块钱也不行。因为20个人出2块钱就是40块钱了,要40个人出2块钱才是80块钱,但是我们只有34个人,所以也不够。”
紧接着孩子们进行了3块钱的计算,淘淘说:“老师,3块钱,3个人就是9块,4个人就是12块,8个人就是24块钱。”我鼓励淘淘继续:“那9个人呢?”淘淘说:“9个人,再加3块钱是27块钱。”我说:“10个人呢?”淘淘说:“那就在加3块,是30块钱。30个人就是30加30加30是90块,还有4个人就是12块,一共就是102块,好像多了。”
我肯定了淘淘的想法:“102块钱,可以买到树,但会剩钱。种许愿树,除了要树苗,还需要什么呢?”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发现有树苗但没有土和工具。他们讨论后决定:把多余的钱用来买土。通过咨询客服并结合剩余的钱,孩子们最终确定买2.6千克的营养土。
案例分析:面对孩子们的一筹莫展,教师建议幼儿尝试计算9个人一共能凑多少钱,用建议式语言肯定了孩子们用计算的方式完成买树计划,再引导幼儿用叠加的方式一步步完成树苗费用支出的计算,最后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三、描述式语言,明晰项目开展思路
描述式语言是指教师把听到的或看到的幼儿言行反馈给幼儿。这种描述式语言能够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因为幼儿知道教师对他们做的事很重视;也能够支持幼儿的学习,因为教师会对幼儿要说什么、要做什么给予具体的、详细的信息,鼓励他们实践并巩固有助于学习的行为。例如,贝贝在自然角打扫卫生,教师可以说:“贝贝,你把自然角打扫得这么干净、整洁。”苗苗在画画,教师可以说:“看看这幅画,苗苗,你已经画了4棵不同的树了。”
案例三:许愿树种哪里
项目组了解了榕树的生长条件,查看了幼儿园各个场地,最后决定把榕树种在幼儿园中庭,因为那里既有水源,也有阳光。然而经过与孙园长的沟通,项目组又遇到了困难。
淘淘说:“中庭是最适合种榕树的地方,但孙园长说我们选择的中庭下面有排水管,我们也不知道种哪里。”苏苏说:“可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缺点,就不选择那里。因为中庭有很多优点。”皓皓说:“那为什么不能种在排水管旁边?只要不靠近就可以了。”苹果说:“我在紫金山那里就看过,在排水管旁边就有种树。”阿宝说:“许愿树的根长长了之后,会把水管弄坏的。”包包说:“可是树根是往下长,又不会往上长。”
我说:“你们很想把许愿树种在中庭,可是担心会破坏排水管。有小朋友建议:“种许愿树时不靠近排水管就好。”我说:“那你们觉得呢?”苹果说:“我知道了,我们只要避开那个地方就可以了。”丁丁说:“对的,避开就不会破坏了。”
案例分析:描述式语言采用镜面描述的方式,用第三方视角帮助幼儿梳理问题的症结。从教师的语言指导中,幼儿更为全面地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有可能采用的方法等,进而做出最优选择。
结语
综上所述,在项目学习中,语言指导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通过幼儿说一说、谈一谈,教师能够及时了解项目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幼儿的需要,从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效的语言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幼儿提炼项目问题,拓宽活动思路,发散活动思维,还可以帮助幼儿及时梳理、总结经验,增强自我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蕾.幼儿园语言活动与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21,(09):87-90.
[2]严佳祺.渗透融合教育理念的幼儿大班教育教学分析[J].才智,2020,(12):209.
[3]赵美红.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9,(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