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多元视角下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评价策略研究

李霞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63期
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中心校 110141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更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小学低年级朗读评价存在单一化、片面化的问题,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本文提出从多元视角出发,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评价策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公正、有效的朗读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更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元视角;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评价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作为一项基础且关键的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小学低年级朗读评价往往过于单一,侧重于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评判,而忽视了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个性差异以及多元智能的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容易挫伤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当前朗读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标准单一化

当前小学低年级朗读评价往往侧重于对学生朗读技巧如发音、语调、停顿等方面的评判,而忽视了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达、理解深度等更为重要的方面。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标准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容易导致学生在朗读时过于追求技巧而忽视了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

(二)评价主体单一化

在传统的朗读评价体系中,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其主观判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更多地扮演着被评判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评价模式的局限性显而易见,它不仅限制了评价视角的多元化,可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潜能,还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热情与创造力,难以构建一个动态、全面且能激励学生持续进步的朗读学习环境。

(三)忽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朗读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然而当前的朗读评价往往忽视这些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要求。这种忽视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缺乏形成性评价

当前的朗读评价往往注重结果性评价,即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朗读成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朗读过程的评价和指导。这种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二、多元视角下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评价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

针对当前朗读评价标准单一化的问题,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除了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外,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理解深度、创意表现等方面。通过设立多个评价维度,如语音语调、情感投入、内容理解、创意发挥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鼓励学生在多个方面展现自己的才华。例如,在教授《小壁虎借尾巴》时,除了关注学生的朗读技巧,如是否准确读出“壁虎”、“尾巴”等词语的发音,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理解深度。评价学生是否能通过语调变化表现出小壁虎借尾巴时的焦急与期待,以及最终明白自己尾巴作用时的惊喜与自豪。通过设立多个评价维度,全面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

为了打破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模式,应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等。学生自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意识;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家长评价则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例如,在教授《静夜思》时,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价。学生自评时,可以让他们思考自己是否读出了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互评时,学生可以相互指出对方在朗读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家长评价则可以让家长在孩子朗读后给予鼓励和建议,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评价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实施个性化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朗读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例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授《小猴子下山》时,应实施个性化评价。对于朗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关注他们的发音准确性和朗读流畅性,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表现出小猴子的活泼与好奇,以及最后空手而归的失望与懊悔,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为了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录音回放等方式,对学生的朗读过程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朗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朗读进步和成就,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朗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诗句时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发音、语调或情感表达上的问题。同时,建立学生朗读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每次朗读活动中的进步和成就,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结语

总之,本研究针对小学语文低年段朗读评价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多元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多元化评价标准、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及注重形成性评价等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丰富了朗读评价的内涵,也提高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其朗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完善朗读评价体系,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坚信,通过多元视角下的朗读评价,我们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美云.多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素养教学技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000(009):112-112.

[2]刘丽川.生本教学理念下语文阅读多元评价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2(32):49-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