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辽宁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

胡诗晗 荣施琦 张兆然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63期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辽宁非遗文化经历了迅速的发展和变革。由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的影响,辽宁非遗文化资源知名度不高,公众传承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我们将通过非遗+社交媒体、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不同角度宣传和推广辽宁省的非遗文化资源,探寻非遗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让古老的非遗资源焕发新的活力,增强人们的情感共鸣。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辽宁非遗文化;非遗+;宣传推广;非遗传承。

一、引言

辽宁省非遗文化在中国非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辽宁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也是中国非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辽宁非遗传承了辽宁的历史文化,如满族刺绣等展现辽宁地区的古老风貌。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非遗成为交流的纽带。它推动了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丰富了教育资源,如非遗与旅游结合带动文旅产业,为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让后人了解传统文化,助力辽宁文化繁荣发展。

然而,现代化的影响导致非遗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严重、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传承人培养途径单一,以及知名度不高,公众传承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我们将致力于辽宁非遗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社交媒体、中英双语辽宁省非遗文化旅游公众号、文创产品设计传播非遗文化。使非遗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1、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辽宁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阜新玛瑙雕、岫岩玉雕、满族剪纸等,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智慧。对外传播这些非遗项目,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辽宁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接触辽宁非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魅力,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友谊,还能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做出贡献。例如,满族剪纸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际展览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让人们对满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提升辽宁的国际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对外传播辽宁非遗可以提升辽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当世界各国人民通过辽宁非遗了解到辽宁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手工艺时,会对辽宁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种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来到辽宁,促进辽宁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同时,辽宁非遗的对外传播也展示了辽宁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增强了辽宁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比如,辽宁的二人转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海外演出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为辽宁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

3、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对外传播辽宁非遗可以引起国际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和重视,为辽宁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化的冲击、传承人的缺乏等。通过对外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遗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人们对非遗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可以为辽宁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非遗的创新发展。例如,与其他国家的非遗保护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提高辽宁非遗的保护经验和技术,提高辽宁非遗的保护水平。

三、辽宁省非遗文化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1、现状

辽宁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承载着辽宁地区的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传统技艺。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辽宁地区的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独特魅力。目前,辽宁省非遗文化呈现出以下良好的发展态势。,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非遗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许多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在传承人的努力下不断创新发展,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还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同时,社会各界对非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类媒体积极宣传非遗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展览和展演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辽宁的非遗。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也开展非遗研究和教育活动,培养了一批非遗专业人才。

2、挑战

辽宁省非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首先,传承人才匮乏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非遗项目依赖口传心授,学习难度大、周期长,且经济收益不高,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逐渐老去,年轻人又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导致一些非遗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比如一些传统民间音乐、舞蹈等项目,其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其次,现代生活方式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非遗项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逐渐被边缘化。保护资金的不足也限制了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尽管政府加大了对非遗的投入,但对于众多的非遗项目来说,资金仍然捉襟见肘。一些非遗项目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无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最后,非遗文化的创新不足。部分非遗项目在传承过程中过于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如何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辽宁省非遗文化的传播方法及对外传播途径

1、社交媒体传播途径研究

截至2023年底,全球社交网络用户规模接近50亿,其中中国用户占据了大约10.3亿至10.4亿的份额。这一数据表明,社交媒体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使用习惯,因此,对于辽宁省非遗文化的对外传播,社交媒体是一个最佳的传播渠道。利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和用户群体,需要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台,在抖音平台通过特色的喊麦形式配上辽宁特色的非遗文化照片吸引游客来此旅游;在小红书上介绍辽宁省的特色的非遗文化景点;在微博上,可以分享一些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与故事;可以通过快手平台介绍非遗文化作品的制作过程;借助抖音推出的“非遗合伙人计划”和“看见手艺计划”等活动,助力非遗传播。社交媒体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和传播非遗项目,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将非遗融入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传统之美。

2、中英双语辽宁省非遗文化旅游公众号,讲好辽宁文化故事

辽宁省的文化见证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2000多年来的文化沉淀成就了辽宁省海城的高跷、辽宁的鼓乐、满族的剪纸等。

为引导大家加深对辽宁文化的认识使非遗文化走出国门被更多人看见,将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网络资源,结合辽宁省文化的特色特点,分享辽宁非遗文化的历史、传承、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一些辽宁非遗文化的代表作品和传承人,发布一些非遗文化的旅游攻略,体会辽宁省非遗文化中的奥秘,去保护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焕发出光彩。

3、辽宁非遗文化产品的开发

深入挖掘辽宁省非遗文化的内涵和元素,开发具有辽宁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辽宁省的历史遗迹与建筑、辽宁省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技艺、民主风情与民主文化,设计理念: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文化核心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文创产品不仅要有艺术价值,还要具有实用性。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使产品既美观又实用;文化内涵与情感价值相结合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传达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价值。让辽宁省的非遗文化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绽放光彩。

4、校园与非遗文化的融合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其融入校园具有重要意义。校园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传承的新土壤。一方面,非遗文化走进校园,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例如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讲座和技艺展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如辽宁的阜新玛瑙雕、岫岩玉雕等工艺,能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学校可开设非遗文化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校园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校园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了双赢。

5、举办非遗文化节

非遗文化节为辽宁省的非遗项目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让民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精湛和民间艺术的魅力。非遗文化节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节期间,可以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让观众了解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和传承故事,激发民众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接触和学习非遗文化的机会,有利于培养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再者,举办非遗文化节能够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非遗文化节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当地的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游客在欣赏非遗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辽宁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提升辽宁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五、结语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它用其独特的魅力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和传承辽宁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不断深入学习辽宁省的非遗文化,让辽宁省的非遗文化发光发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华文.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03)

[2]刘丽华、何军.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07(10)

[3]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

[4]非遗+旅游,融出辽宁文旅新活力[EB/OL].[www.mct.gov.cn],[2024- 08-12]

[5].辽宁出台实施方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EB/OL].[www.mct.gov.cn],[2024-04-16

[6].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2024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开幕[EB/OL].[www.fushun.gov.com],[2024-09-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D202404161304217066)“非遗+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