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
摘要:“五育并举”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本文研究“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以供学界参考。
关键词:五育并举;新时代;劳动教育
引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十九大第一次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要求,将劳动教育提到了突出的地位。传统的教育观念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五育并举”理念概述
2020年,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人为本”的劳动教育活动。近几年来,各地学校围绕劳动教育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育并举”理念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强调在教育中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实现育人目标的多元化和全面性。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中单一追求知识传授的局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1]在“五育并举”理念中,劳动教育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塑造学生正确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关键环节。劳动教育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勤劳、节俭、自律等优良品质。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让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2]
二、“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意义
在五育并举的视角下,一些学者以“三阶递进、四维融合、多方联动”为核心,把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相结合,构建一、二、三年级动态演进的劳动教育项目清单,并试图构建起多层次评价主体、多元评估体系,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在“五育并举”的宏大理念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呈现出深远而丰富的内涵。这一实践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与超越,更是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与探索。它看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在劳动中体验知识的力量,在实践中感悟人生的价值。[3]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这一名言深刻揭示了劳动的重要性,也凸显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必要性。在“五育并举”的框架下,劳动教育不再是孤立的、片面的教育环节,而是与其他四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劳动实践中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劳动是一种力量,它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劳动是一种智慧,它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变通;劳动更是一种美德,它能够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时团结友爱。“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在劳动教育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劳动技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满足。通过劳动,学生可以亲手创造美好的事物,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将激励他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加尊重劳动价值。
三、“五育并举”理念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策略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以“五育并举”理念构筑全景式育人新模式
现代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要以劳动教育为重点,与其他四育相结合,形成“五育并举”的德育“四维融合”,达到以“德”“智”“体”“美”为主线,构筑“全景式”的“德育育人模式”。“劳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其本质在于深度挖掘并培养学生的智慧潜能,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过程。在教育的道路上,“传道授业”和“解惑”时期无疑是学生最为关键的时期,它们承载着引导学生走向智慧之门的重任。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们积极探索并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劳动+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传统教育的界限,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劳动中体验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感悟劳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建立“劳动+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要劳动”的同时又能学以致用,进而达到“以劳增智”的目的。学校要积极开展技能大赛、专业实践、实习实训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劳动教育的专业程度,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动手时动脑,在动脑后走心,在走心后领悟,在专业中学习劳动,在劳动中检验专业。
(二)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以“劳动+专业”模式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新路径
劳动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劳动为载体的综合育人活动,其内在蕴涵着知识和实践的耦合。由于过去对劳动教育的忽视,致使不少学生在理论回答问题时具有很好的能力,但实际操作的能力却不够优秀。劳动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劳动知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有机会去经历各种各样的劳动,将在劳动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社会和工作打下基础。在劳动教育中,“学习知识一动手实践一修正提高一正确实践”是一种知行合一、持续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出许多优良的素质,促进他们养成坚强的意志来应对困难,形成发散思维,增强创造力。
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深化改革,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将继续深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到这一实践中来,共同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春艳,孙永泽,赵子野.“五育并举”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4,(01):77-80.
[2]张志勇.五育并举谋新篇五善融合创特色[N].语言文字报,2024-03-20(008).
[3]王冰婷,王碧梅.从分立到融合:我国“五育”教育的政策话语流变[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2):37-45.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五育并举”下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