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赋能新时代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

王亚楠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8期
鲁北技师学院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实现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必须开展数字化建设,这也是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建设数字强国的目标,在开展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过程中,应开展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以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科学经济的现代化。技工学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并要融合数字化教学手段,以提升其办学质量,促进技工教育的产教融合,满足新时代对技工人才培养的需求,使我国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虽然我国的经济形式较好,但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我国成为智造强国。因此,我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进行了规划。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工院校必须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确保数字产业革命能为职业教育赋能,使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使其成为能适应社会及企业要求的高技术人才。

1、新时代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为了实现数字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做好教育数字化建设工作。因此,国家必须加强技工院校的职业教育适应性,并通过开展数字化教育,构建教育系统的数字化,使其能有效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这样培养出的高技能人才才更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实现人才的多样化成长。要想实现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好数字化赋能,这样不但能做到职业教育的数字化专项,还能使教育过程呈现出个性化的转化,使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数字化思维,并能有效提高人才的数据驱动能力,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思政课程作为教学的核心,确保学生能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新时代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应做到对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数字化实现课程资源的一体化,使学生能从学中做,并在做中学,这样不但能有效提升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还能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1]。此外,技工院校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优化,并做好校企合作学习团队的构建,以拓展技工院校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技工院校还必须做到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通过实践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使学生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数字化能力的综合型技能人才。

2、数字化赋能新时代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

2.1培养高技能人才应革新价值理念

要想实现数字化赋能技工院校教育,应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数字经济的需求,并做好“政产学研用”教育价值体现的构建,这样技工院校教育出的技能人才,才符合我国经济专项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数字化时代的认知方式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把握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塑造开放性的跨界融合思维,并要以数字技术作为基础,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结合数字经济的技术,使学生的认知突破传统的束缚,并能做到与不同学科知识的连通,从而使学生的学科思维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还应做好技工院校职业设置的重新布局,教学重点应做到能支撑电子、汽车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建设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专业,及康养及家政等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以确保能实现对相关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对宏观经济人力资源的配合,使技工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应做到对万物互联的协同合作,通过云网一体化方案实现时时处处学习,借助算力、算法所构成的强大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开展差异化教学,这样才能实现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使其符合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才能实现对价值理念的有效革新。

2.2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实现过程改造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每个学生都具备自身的独特性,要想做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存在着诸多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标准化集中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为了实现对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的的改造,实现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必须做到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破解,并要做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使教学中心不再局限到教室中,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此,技工院校在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时,应做到以人的个性化成长、多样化成才需求为基础,打造适应人人的虚拟加现实的多元化学习和实训空间,并要做到对教学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这样才能实现对教学资源体系的重新构建[2]。同时对教与学的流程进行创新,以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并能做到对教育资源的智能推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随着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学生能自主的开展学习,能主动的进行思辨,并能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并能将其应用到工作场景中,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创新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化使用能力,这也为我国的产业转型提供更多优质综合型技能人才。

2.3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做到科学评价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有效的获取信息,并能将其转化为有意义且有用的信息,这已经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的重点。为此,在开展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时,应做到以“互联网+教育”平台为依托,对学生的评价应做到信息化及数字化,这样才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实现对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的深度剖析,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精准的评价,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由于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企业与公众能有效的参与技工院校培养人才的成效及评价,教育组织的权力逐渐从学校与教师向学生与社会转移,教育治理的权力也逐步从政府向企业与用人单位扩散,这样不但能做到对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估,还能实现对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测及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要想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整合多方力量,并做到与国家战略发展目标的匹配,以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必须做好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确保职业教育体系变得更加灵活与开放,使学生能沉浸到教学过程中,使教育变得更加精准,这样才能实现人机结合的智能化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使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实现技工教育品牌的建设,使技工学校的办学模式及教学模式都能做到有效的革新,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更优秀的高品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国峰.新时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经验、主要困境与突破路径[J].教学与研究,2022(18):65-66.

[2]钱路宁,张吉.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建筑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性研究——以世赛“数字建造”项目为例[J].建筑实践,2023(04):97-9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