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多模态外宣实践

李佳欣 杨柳 赵敏 孔姗姗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27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还孕育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初创到壮大的光辉历程,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奋斗的足迹和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保护与传承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也是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关键途径。本文分析河北红色文化遗产定义及数字化保护与多模态外宣实践意义,论述数字化保护与多模态外宣实践路径。

关键词:河北;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多模态外宣

在当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跨越国界,成为连结不同文明、增进相互理解的桥梁。河北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标识,其国际化传播对于展现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具有深远意义。多模态的外宣实践,正是将这一宝贵资源推向世界舞台的有效途径。通过整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我们得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河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辅以多语种翻译,使国际友人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涵。这一过程,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对外展示,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彰显,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河北红色文化遗产定义

河北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与历史见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河北省域内形成并遗存的一系列具有革命历史意义、丰富文化内涵及重要纪念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这些遗产不仅包含了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纪念设施、文献档案等物质形态,还涵盖了革命精神、英雄事迹、红色歌曲、文艺作品等非物质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河北乃至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结过去与现在、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桥梁。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定义,深刻揭示了其作为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双重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热情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二、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多模态外宣实践意义

(一)数字化保护意义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数字化技术凭借其高效、精确、可复制等特性,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了全新路径。针对河北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不仅意味着将珍贵的文物、遗址、文献等资料以数字形态实现永久保存,更旨在深度挖掘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内在价值。

数字化保护利用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够全面、多角度地记录红色文化遗产的现状与细节,有效规避因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的不可逆转损失。此外,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使得红色文化遗产的信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极大地推动了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保护为红色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定期的数据更新与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与完整。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还为红色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虚拟空间中得以继续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桥梁。

(二)多模态外宣实践意义

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多模态对外宣传实践,在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国际化传播的关键策略。此策略通过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形态,构建了一个多维度、鲜活且具交互性的文化传播框架,显著增强了红色文化遗产的国际认知度与吸引力。

多模态对外宣传凭借其跨越语言与文化障碍的能力,以更为直观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了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独特风韵。借助精心策划的多媒体素材,国际观众得以超越时空界限,仿佛亲历其境地体验革命历史的深邃与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深化了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激发了对中国革命精神的浓厚兴趣与深切敬意。此外,多模态宣传手段有助于塑造红色文化遗产的国际叙事体系,进而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运用多模态方式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对于有效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向世界彰显中国和平发展、开放包容大国形象的重要渠道,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具有深远意义。

三、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措施

(一)精准采集建模型,数字复原遗风貌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精准采集与建模技术的应用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辟了一条创新路径。此路径的核心在于,它运用了高精度扫描、3D建模、虚拟现实(VR)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针对河北省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实施全面且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三维重建工作。此过程不仅能够真实复原红色文物的原始状态,还能有效规避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等不可逆因素对文物造成的损害。精准的数据采集确保了所获信息的完整与准确,而数字建模技术则赋予了这些历史遗产以虚拟形态永久保存的机会,为后续的研究、展示与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与无限的可能性。此保护流程不仅凸显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时代精神。

(二)整合资源建数据库,信息共享促传承

针对河北省广泛分布且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遗产,整合资源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成为了推动其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关键步骤。此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分类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信息,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便于查询的数字资源库。该数据库不仅能实现资源的集中存储与高效管理,还能促进信息的开放共享,从而为学术研究、公众教育、旅游开发等多个领域提供坚实的支持。资源整合有助于打破地域与部门间的壁垒,形成保护合力;而信息共享则能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其在更广泛领域内的传承与发展。此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水平、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具有深远意义。

基于此,在推进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应更深入整合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大数据库,共同构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网络,旨在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三) 搭建平台广传播,线上线下共弘扬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传播体系。通过专门的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共享,还能促进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使红色故事超越时空限制,触及更广泛的受众。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矩阵,构建一个集展示、教育、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从而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深度发掘与广泛传播。线上平台可整合高清图片、视频资料、虚拟现实体验等多媒体内容,而线下则通过实体展览、主题活动等形式,形成线上线下的互补优势,共同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河北省在推进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过程中,创新性地构建了“云游红色河北”平台。平台充分整合省内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文化丰富资源,借助高清图片,3D模型,VR全景等先进技术,让市民不需亲临,就能沉浸在浓浓的红色历史中。与此同时,该平台开设在线学习专区、开设各类红色教育课程等,满足青少年至成年人各年龄层的学习要求。另外,“云游红色河北”与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开展深入合作,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短视频及直播系列活动。以网红打卡和互动问答为创新形式,大大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不仅吸引了数百万网友的观看,还有效带动了线下红色旅游的热潮,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与共赢发展。

四、河北红色文化遗产多模态外宣实践路径

(一)构建红色文化多模态展示平台,强化国际认知

在当今信息过载的时代,单一模态的传播模式已难以满足多元化受众群体的需求。为此,构建红色文化多模态展示平台显得尤为重要,其目标是通过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以及虚拟现实(VR)等多种媒介,创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环境,旨在增强国际社会对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认识与兴趣。此策略不仅丰富了传播方式,还拓宽了传播路径,使得红色文化能够以更加鲜活、直观的形式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壁垒,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借助多模态展示,不仅能重现历史场景,还能激发国际受众的情感共鸣,推动文化的深度理解与认同。

对于省域各类红色文化展馆,可开发结合线上虚拟展馆与线下互动体验区的多模态展示平台。此外,还可通过线上平台定期举办直播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及历史爱好者共同探讨重要历史时期的意义与影响,进一步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二)实施红色故事国际讲述计划,深化文化传播

故事作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媒介,拥有着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实施红色故事的国际讲述计划,核心在于深入发掘河北红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并通过国际化的叙事视角与表达方式,将这些故事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而且其实施不仅要坚持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还要注重故事中情感共鸣点的表达,从而保证它能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所接受和了解。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既能展示中国革命历史壮丽图景,又能传递出中国人民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由此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的积极理解和情感关联。

以“张家口抗日英雄事迹”为例,可以组建一支专业团队,系统性地整理与翻译张家口抗日英雄的历史资料,确保故事内容的准确无误以及国际表达的适宜性。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导演与编剧合作,共同创作一部聚焦于张家口抗日英雄事迹的微电影或纪录片。这部作品将采用国际化的叙事技巧,巧妙地将英雄的英勇事迹与张家口的壮丽自然风光相结合,呈现出一幅既真实又富有感染力的革命历史画卷。同时,借助社交媒体、国际影视节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与推广,以增强该故事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亦可开发一系列以”冀西北抗日战争时期英雄故事“为灵感的文化创意产品,例如书籍、漫画、游戏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文化载体,进一步拓宽故事的传播广度与深度。

五、结语

河北的红色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与历史见证,其数字化保护及多模态外宣实践,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铭记,更是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活力的重要举措。河北通过精准采集数据构建模型、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数据库、搭建传播平台等数字化手段,有效保护了红色文化遗产,并促进了其广泛的传承与发展。与此同时,河北还构建了红色文化的多模态展示平台,实施了红色故事的国际讲述计划,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国际化合作等多模态外宣实践,这些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河北红色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这些努力不仅加深了国际社会对河北红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也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

[1]高威.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我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策分析[J].中国文化遗产,2024(04):15-24.

[2]孙丹.浅谈新时代建立“红色文化遗产学”的必要性[J].北京党史,2023(06):27-29.

[3]张静.浅谈保定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01):70-75.

[4]董巧玲.河北省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3,28(01):8-15.

[5]董巧玲.河北省红色文化遗产的溯源、分布与传承状况分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2,27(03):36-40.

[6]梁莉莉,秦凤伶.红色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综述及视角新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03):6-13.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红色文化发掘及多模态外宣研究》(课题编号:SY2022012)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