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的实施与研究

邓文茵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35期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翔顺敏行小学 527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转化为学生可习得的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并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以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具体表现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标志着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重要转变。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育。面对这一挑战,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使之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当前教育实践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将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索核心素养的具体实施路径,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提供研究视角。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素养的培养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重视学生能否将数学思维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在教学时间管理时,学生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理解时间的分配和效率的重要性;在涉及金钱计算的课程中,学生学习基本的财务管理和预算编制。这些技能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校中更好地规划学习和休息时间,也为将来成为社会成员时的理性决策打下基础。

激发创新思维和逻辑推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往往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和创新。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计算面积或体积,这样的探索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和创新思维[1]。同时,逻辑推理的锻炼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条理清晰地分析和解答,这对于他们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数学建模等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解决具体的、跨学科的问题。这种跨学科的实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锻炼了他们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成就和职业生涯都是极其宝贵的资产。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广泛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广泛,它超越了传统数学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层面,深入到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数学交流和数学工具运用等多个维度。这种素养的培养意味着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加减乘除等基础运算,还要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时间规划等生活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逻辑关系,如分数的意义、几何图形的性质等,以及能够在多变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和表达,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挑战的关键能力。

多元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在于其多元性,它不仅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的塑造。逻辑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创新思维的激发鼓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2]。批判性思维的锻炼则使学生能够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确保解题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此外,数学核心素养还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二)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形式

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这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探讨,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集体讨论来解决分数分配或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交流能力,还能够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问和反馈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跨学科项目与实践活动。数学教学不局限于数学课堂,而是与其他学科如科学、社会学等相结合,设计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学校花园的面积来学习几何知识,或者通过统计班级同学的喜好来了解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3]。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

(一)创新应用意识教学方法

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在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中,以“分数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班级派对的筹备”,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使用分数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派对食物的分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等的份额[4]。例如,如果班级有30名学生,而派对只有24个蛋糕,学生需要计算每个学生可以得到蛋糕的几分之几。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应用意识教学资源

整合不同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 以小学数学六年级的“百分数(一)”为例,教师可以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设计一个“社区消费调查”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生需要调查学校附近商店的折扣信息,收集数据并计算不同商品的折扣率。学生将学习如何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分析消费趋势,并提出合理的消费建议。学生通过访问商店、采访店主和顾客,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还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完善应用意识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完善应用意识评价体系,这要求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其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小学数学六年级的“圆”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估学生对圆的周长、面积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评价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一个圆形花坛的布局,评价指标包括花坛设计的创意性、数学计算的准确性以及方案的可行性。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圆的几何知识,考虑花坛的美观和实用功能,提出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结语

通过本文对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的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和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教育者能够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凯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探究[J].炫动漫,2022(7):0178-0180.

[2]叶凤琴.新课标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2024(4).

[3]耿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023.

[4]徐筱晗.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情境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

[5]宋朝霞.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J].读写算,2022(9):86-8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