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

石峰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49期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3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智能化技术在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对山东泥塑的历史、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传承与创新的策略,包括数字化保护、虚拟现实展示、智能创作辅助等,以促进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一、引言

山东泥塑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山东泥塑面临着传承困难、创新不足等问题。智能化技术的出现为山东泥塑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将深入研究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策略,为保护和发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山东泥塑的历史与特点

山东泥塑起源于古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其特点包括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工艺精湛等。在山东多地都有泥塑艺术的存在,并且各具特色。如高密泥塑、兰陵小郭泥塑、枣庄泥塑、泰山泥塑、鄄城刘家泥塑等,它们在不同地区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

(二)山东泥塑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1.山东泥塑的现状

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宣传,山东泥塑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像高密泥塑通过参加各类文化展览、非遗活动等,逐渐走出山东,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更多关注。一些泥塑作品还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到国外展览,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审美变化,山东泥塑在题材、造型、功能等方面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人物、动物等造型,出现了融合现代元素的作品,如带有流行卡通形象的泥塑。同时,在功能上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摆件或玩具,开发出了具有实用性的产品,如泥塑文具、饰品等。

2.面临的问题

山东泥塑的传承面临着人才短缺、市场需求不足、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脱节等问题。同时,创新能力不足也限制了山东泥塑的发展。泥塑制作过程复杂、耗时较长,经济效益相对不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其他职业,导致泥塑技艺的传承面临断代的风险。例如小郭泥塑的主要传承人大多已六七十岁,年轻一代对泥塑缺乏兴趣,少有人愿意投入精力学习传承。手工艺品市场日益繁荣,各种类型的工艺品层出不穷,山东泥塑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泥塑以及其他材质工艺品的竞争。与一些产业化程度高、营销手段多样的工艺品相比,山东泥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一些泥塑艺人因循守旧,过于依赖传统的题材和造型,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使得作品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尽管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给予了一定支持,但分摊到每个具体的泥塑项目上的资金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如在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三、智能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保护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山东泥塑进行采集、存储和管理,建立数字化档案,为后续的研究和传承提供基础。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对山东各地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进行多角度拍摄,确保捕捉到每一个细节,包括色彩、纹理、造型等。例如对于高密聂家庄泥塑中造型独特的泥老虎,要从正面、侧面、背面以及不同局部特写进行拍摄,完整记录其威武又可爱的形态。对于大型泥塑作品或难以移动的作品,可以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获取整体的外观图像,为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中的艺术效果提供依据。利用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对泥塑作品进行高精度的三维数据采集。可以精确地记录下作品的立体形状和尺寸信息,为后续的数字化展示和复制提供基础。例如对兰陵小郭泥塑中的人物作品进行三维扫描,能够准确地保存人物的姿态、比例以及面部表情等细节。

(二)虚拟现实展示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山东泥塑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兴趣。构建山东泥塑虚拟博物馆,将各地的经典泥塑作品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呈现在虚拟空间中。参观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如头盔、手柄等,自由地在博物馆中漫步,近距离欣赏每一件泥塑作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山东泥塑的制作过程。从取土和泥到制模、制坯、彩绘等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场景进行生动展示。在虚拟现实展示中设置互动体验区,让观众与山东泥塑进行更加深入地互动。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虚拟现实游戏,让观众在游戏中了解泥塑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

(三)智能创作辅助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泥塑创作者提供创意启发和设计辅助,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造型生成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用户输入的主题、风格或特定元素,生成泥塑的初步造型设计。例如,用户输入 “神话人物” 和 “古朴风格”,软件可以快速生成多个具有古朴韵味的神话人物泥塑造型草图,为创作者提供灵感。 软件可以分析大量的传统山东泥塑作品的造型特点,提取出关键特征,如人物的比例、动物的形态等,并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新的创作中,确保新作品既具有创新性又不失传统韵味。色彩搭配 智能设计软件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主题和情感氛围,推荐合适的色彩搭配方案。例如,对于一个欢快的儿童主题泥塑,软件可能推荐明亮的色彩组合,如黄色、蓝色和红色;而对于一个庄重的历史题材作品,软件则可能推荐沉稳的色彩,如棕色、灰色和金色。 软件还可以模拟不同色彩在泥塑上的效果,让创作者在实际制作前就能看到最终的色彩呈现,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

智能创作辅助为山东泥塑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合理利用智能设计软件、制作工具和材料管理系统,创作者可以提高创作效率,拓展创作可能性,促进山东泥塑的传承与创新。

四、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山东泥塑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加强数字化保护与管理

1.建立山东泥塑数字化档案库,对泥塑作品、制作工艺、传承人等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和保存。全面采集信息 组织专业团队,运用高分辨率相机、三维扫描仪、音频采集设备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山东各地的泥塑作品进行全方位信息采集。包括作品的外观图像、三维模型、制作过程中的声音等,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同时,对泥塑传承人的口述历史、制作技艺、创作心得等进行视频录制和文字记录,丰富档案内容。 规范数据格式 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对采集到的图像、音频、视频和文字等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以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利用。 采用先进的压缩技术,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减小数据存储体积,提高存储和传输效率。 安全存储与备份 建立专业的数字化档案存储服务器,采用多重备份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采用本地备份与云端备份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数据因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而丢失。 定期对存储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更新备份数据,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山东泥塑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为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作品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山东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纹理等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大量作品的统计和对比,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风格泥塑作品的共性和个性特征。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泥塑作品的图案和纹饰进行识别和分类,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传承人流派分析 对山东泥塑的传承人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他们的师承关系、创作风格和技艺特点。通过绘制传承图谱,梳理出不同流派的发展脉络和传承现状。 分析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信息,为制定针对性地传承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市场需求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对山东泥塑的需求和喜好。通过收集网络搜索数据、电商销售数据和市场调研数据等,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消费者对泥塑作品的需求特点。 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结果,为泥塑创作者提供创作方向和市场定位建议,促进山东泥塑的产业化发展。

(二)拓展虚拟现实展示与体验

1.开发山东泥塑虚拟现实展示平台,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欣赏泥塑作品。多维度展示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全方位展示山东泥塑作品。观众可以自由旋转、缩放画面,仔细观察泥塑的每一个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动物的纹理等。 对于大型泥塑场景或组合作品,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漫游的方式,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和艺术魅力。 互动式体验 在虚拟现实展示平台中设置互动环节,增加观众的参与感。例如,观众可以通过手势或控制器选择不同的泥塑作品进行详细了解,触发作品的介绍、制作过程演示等内容。 还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任务,如让观众在虚拟场景中寻找特定的泥塑元素、完成泥塑拼图等,在娱乐中加深对山东泥塑的认识。 个性化定制 允许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虚拟现实展示进行个性化定制。比如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灯光效果,或者调整展示的顺序和重点,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2.举办虚拟现实泥塑展览和体验活动,让观众亲身参与泥塑制作过程,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参与感。线下活动 在博物馆、文化馆、艺术中心等场所举办虚拟现实泥塑展览。设置专门的虚拟现实体验区,配备先进的虚拟现实设备,让观众现场感受山东泥塑的魅力。 邀请泥塑传承人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与观众互动交流,解答观众在虚拟现实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增进观众对泥塑技艺的了解。 线上活动 开发线上虚拟现实泥塑展览平台,让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参观展览。利用社交媒体、在线直播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 举办线上虚拟现实泥塑创作大赛,邀请观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泥塑创作,并将作品分享到平台上进行评选和展示,激发观众的创作热情。

(三)推动智能创作辅助与创新

1.研发泥塑智能创作软件,为创作者提供造型设计、色彩搭配、纹理生成等方面的辅助工具。造型设计辅助提供丰富的造型模板库,涵盖人物、动物、场景等各种类型,创作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修改和创新。例如,对于想要创作一个神话人物泥塑的创作者,可以从模板库中选择一个类似的人物造型作为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创作者输入的关键词或描述,自动生成初步的造型设计方案。比如,创作者输入 “可爱的小兔子”,软件可以快速生成多个不同风格的兔子造型草图,为创作者提供灵感。 色彩搭配辅助 内置多种色彩方案库,包括传统色彩组合、现代流行色彩搭配等,创作者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例如,对于一个传统风格的泥塑作品,可以选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色彩组合,如红色、黄色、蓝色等;而对于一个时尚的现代作品,可以选择更加鲜艳、活泼的色彩搭配。 提供色彩调整工具,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色彩进行微调,如调整色彩的饱和度、明度、对比度等,以达到理想的色彩效果。 纹理生成辅助 拥有丰富的纹理库,包括木纹、石纹、布纹等各种自然纹理和人造纹理,创作者可以将这些纹理应用到泥塑作品上,增加作品的质感和真实感。例如,对于一个表现古代建筑的泥塑作品,可以选择石纹纹理来表现建筑的墙壁和柱子,使作品更加逼真。 支持自定义纹理生成,创作者可以通过绘制或导入图片等方式,创建自己独特的纹理,并将其应用到作品中。

2.鼓励创作者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创新,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泥塑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作品。融合现代元素 引导创作者将现代科技元素、流行文化元素等融入泥塑作品中,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泥塑作品。例如,可以将电子元件、发光材料等应用到泥塑作品中,制作出具有互动性和科技感的作品;或者将动漫、游戏中的角色形象与泥塑相结合,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 举办创新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创作者积极探索现代元素与传统泥塑的融合创新,为优秀的创新作品提供展示和推广的平台。 拓展应用领域 推动泥塑作品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家居装饰、礼品定制、文化创意产品等。利用智能化技术,为不同领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泥塑解决方案。例如,为家居装饰设计定制化的泥塑摆件,为企业礼品定制设计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泥塑礼品等。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行业合作,将泥塑元素融入这些领域的设计中,拓展泥塑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空间。

五、结论

智能化技术为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加强数字化保护、拓展虚拟现实展示、推动智能创作辅助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山东泥塑的传承效果和创新能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传承与创新的核心仍然是人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山东泥塑有望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字化保护将使山东泥塑的珍贵资料得以长久保存,为后人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虚拟现实展示将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领略山东泥塑的魅力,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只有将智能化技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相信在智能化技术的助力下,山东泥塑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山东手造|高密泥塑:在传承中点“土”成金》闪电新闻记者李涛高密融媒单颖颖于钦水2022;

[2]《中国民间泥塑技法》作者:白庚胜于法鸣,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09;

[3]《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作者:周明全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4]《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者;王历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19.04;

[5]“现实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作者:胡亚系《江西社会科学》20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山东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4BYT24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石峰,男,山东淄博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第十四届淄博市周村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周村区基层委副主委,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