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之社区生活体验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李春景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49期
广饶县花官镇中心小学 257343

摘要:在当代教育的广阔画卷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扮演着塑造学生品德、引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角色。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尤其是社区生活体验,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其有效性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社区生活体验活动对学生道德认知、情感发展及行为实践的影响,以揭示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社区生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课堂教学虽能传授知识,但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局限。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情境,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社区生活体验活动通过让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区,参与实际的社会生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还能促进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中社区生活体验的有效性,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之社区生活体验活动意义

通过参与社区生活体验活动,小学生们能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社区的日常运作与邻里间的温情互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观察到社区中的公共设施、环境卫生、文化活动等,还能在参与志愿服务、环保行动或邻里互助等活动中,体会到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与担当。这样的经历有助于孩子们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理解并尊重公共秩序,培养起初步的公民意识,为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生活体验活动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与社区成员的交流合作中,孩子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基本道德规范,这些正面价值观的传递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同时,通过参与社区规则的学习与遵守,如垃圾分类、遵守交通规则等,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法治的力量,增强对法律规则的敬畏之心,从而在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为日后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做好准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之社区生活体验活动的有效策略

1.明确社区生活体验活动目标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社区生活体验活动的有效策略,首先需明确活动目标。以部编版教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例,通过参与社区中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清洁、公益植树等,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深刻理解劳动对美好生活的创造作用。具体执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在社区中寻找适合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园的清洁工作,或参与社区的绿化植树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劳动过程,体验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劳动的意义,从而加深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理念的理解和认同[2]。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培养其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少年。

2.创设社区生活体验活动场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针对《保护环境我们在行动》这一课程内容,创设社区生活体验活动场景的有效策略可以是教师精心策划,选择具有典型环保意义的社区区域作为活动地点,如社区公园、河流沿岸或垃圾分类站等,这些地点能够直观展现环境现状与保护需求。接下来,通过布置环保主题展板、设置互动体验区(如垃圾分类模拟游戏)、邀请环保志愿者现场讲解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在活动中,学生将扮演环保小卫士的角色,亲身体验垃圾分类、清理垃圾、观察水质变化等环保行动,从而在真实场景中感受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样的场景创设不仅能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还能激发学生对环保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3.挖掘社区资源丰富实践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体验活动中,针对《文明交通安全出行》课程内容,创设社区生活体验活动场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选定社区内交通流量适中、交通安全设施完善的路段或交叉口作为活动场景,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在活动前,教师可与社区管理部门沟通协调,获取必要的支持和协助。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多样化的体验环节[3]。例如,可以设置模拟交通信号灯,让学生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模拟过马路,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小小交警”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穿上反光背心,手持交通指挥棒,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参与简单的交通指挥,直观感受交警的工作内容和交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还可以邀请交通警察或安全教育专家到现场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解和互动问答,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这些生动的体验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交通安全知识,培养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4.完善社区生活体验活动评价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感恩行为的体现以及对他人贡献的认知程度等。这些标准应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社区成员反馈等多元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例如,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而社区成员的反馈则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社会评价。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教师还应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社区生活体验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社区生活体验活动,通过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不仅加深了他们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同,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感恩意识、社会责任感及实践能力。这一创新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红莲.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3(4):73-75.

[2]闫霞.构建小学中段道德与法治活动体验式课堂的有效途径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2(9):3.

[3]方琼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28):29-31.

本文系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小学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的有效开发与实施》(项目编号为:SDS2022YB38)的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李春景。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