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站城一体化理念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的多维审视与深度探索

韩松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69期
身份证号 61043019851119****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越来越多。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车站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与研究对轨道交通建设降本增效、实现精细化设计、优化乘客体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设计;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低碳

引言

随着我国基建工程的不断壮大,地铁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建设使用。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各个地区地形、地质、人口分布及经济水平等千差万别,地铁建设形式千变万化。

1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概念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指根据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设计进行统一化的过程。旨在提高轨道交通车站建设效率,确保不同车站之间具有一致的形象。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注重统一的设计原则,要求车站建筑在外观、结构、布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乘客快速辨识车站。还要求车站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利用符合相关规范,从而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注重设计细节的规范化。从站台到候车室,从出入口到设备设置,标准化设计关注每一个细节,保证车站的功能完善。例如,标准化设计要求车站的站台高度、宽度、长度等符合规范,方便乘客进出车厢;要求车站的候车室设有座椅、信息显示屏等基本设施,从而提供便利的候车环境。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需要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设计要求车站建筑的材料选择、能源利用等方面符合环保标准,有效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车站的可持续性。标准化设计可要求车站采用节能照明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等技术手段,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站城一体化”设计结合原则

1)互联互通原则,这是站城一体化设计的基石。通过建立地下与地面的空间连贯性,形成有效的横向连通网络,不仅方便市民的日常出行,而且能够为城市交通带来质的飞跃。地下空间与轨道站点的“应联尽联”不仅仅是物理连接的问题,更有利于高效合理安排城市空间与服务设施。2)整体规划原则,设计者在项目初期就需要考虑整个区域的功能布局与空间规划,使得地上地下的建筑风格、功能布局和公共设施保持协调统一,为市民打造人性化、高效化的城市环境。3)多功能融合原则,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性利用。除传统的交通服务设施外,还应结合商业、娱乐、文化等公共服务功能,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提高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4)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者需关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生态平衡,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和生态设计理念,构建健康舒适的城市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5)安全与灾害防护原则,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公共安全,所有空间和设施都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特别是在防火、防洪和抗震等方面。

3站城一体化开发理念下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方法

3.1冷源系统标准化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制冷系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并形成了很多比较成熟的做法,车站制冷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组成、系统规模、设备配置等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多数车站的空调负荷差别不大,如前文所述,地下车站制冷机房的总冷负荷大多在1000~1400kW之间。制冷系统内的设备、管线、部件、连接关系已基本稳定,这就为制冷系统的标准化设计提供了条件。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特点是按线路建设,一条线路包含多个车站,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多数车站制冷系统规模相近,而标准化设计的优点之一是规模应用,这与轨道交通工程的特性和建设特点非常契合。国内有学者对高效智能环控系统标准化设计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节能效果显著;也有学者提出了涵盖设计、制造、施工、运维等全寿命周期的环控系统技术思。可见,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冷源系统进行标准化设计是可行的。

3.2消火栓系统

消防供水系统包括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在本站四个出入口附近各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接自泵房室外消火栓系统出水管网。而两路水源时,传统做法是在车站不相邻的两个出入口各做一组室外消火栓后,供水管径变为DN150,引入这两路供水接消防泵房。

3.3出入口、通道

(1)出入口和通道的通行能力应大于车站内楼梯和自动扶梯输送能力之和,每个通道的宽度应与分向客流相匹配。兼作城市地下过街道的,应根据过街客流量加宽。(2)地下车站一般宜设四个出入口,当车站设计客流较小,可根据站址环境的具体情况酌情减少出入口数量,但不能少于两个。(3)每个车站在一个出入口设置地面至站厅的无障碍电梯,困难条件下可设置轮椅牵引机。(4)地下车站的出入口应有防淹措施,出入口平台应高于规划室外地面450mm,并设防洪闸槽,闸槽顶部高于出入口平台1000mm。

3.4电气及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标准化整体式冷源系统采用机电一体化、强弱电一体化设计。配电系统包括槽式桥架和桥架至用电设备之间的金属管道。智能控制柜组模块包括3个强弱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柜,即智能主控柜、冷水泵智能控制柜、冷却水泵智能控制柜,对整体式冷源系统进行智能化节能控制。强弱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柜为标准化设计,内含节能控制器、被控设备控制装置、数据采集装置、计量显示单元。不同智能控制柜的节能控制器内置不同的能效算法,生成不同的节能控制策略。

3.5空间整合

地铁车站应采用多层次的空间规划设计,包括地下层、地面层和地面以上层,有效利用城市空间,根据不同层次设置不同功能区域,如地下层主要用于交通功能;地面层和地面以上层可以设为商业、休闲和文化空间,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在空间整合方面,应确保设计符合无障碍标准,设计无障碍电梯、坡道以及宽敞的通道,并张贴清晰的导向标识,便于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不同群体的使用。在地铁车站与城市其他空间的连接设计中,可以采用开放式设计方式,保证照明条件良好,确保人们能够自然地从一个空间过渡到另一个空间。在空间整合中,还应考虑环境因素,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度。

结语

为了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依托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存量用地更新,统筹地下、地上立体复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支撑城市空间格局优化,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孟帅.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人性化设计要点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3,50(10):32-34.

[2]祝长康,吴迪.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无障碍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26(8):192-194.

[3]闫福强,武魁伟.创新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3(14):134-1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