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字化转型改革背景下新一代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王来丽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70期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

摘要:在数字化转型改革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新一代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策略,包括推动课程模块化、加强课程内容更新、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旨在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在数字化转型改革的浪潮下,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当前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难以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互动性和实践性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衡量学生能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数字化转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新一代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一方面,部分课程内容相对滞后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很好地融入行业前沿动态和实践需求,课程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脱节。另一方面,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互动性和实践性有待加强。部分教师仍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此外,基础课程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足,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有待加强。同时,现有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主要侧重期末考试结果,对学生的过程表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关键要素的考察不够全面,评价方式相对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改革创新之策。

二、数字化转型改革背景下新一代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推动课程模块化

在数字化转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将基础课程划分为小型软件开发模块和基础模块,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紧凑、连贯,便于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方向[1]。在软件开发模块中,可以以C/C++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课程为主线,通过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在基础模块中,可以以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主线,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引入前沿技术和行业应用的相关内容,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还可以促进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课程内容更新

随着数字化转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体系和技术应用日新月异。为了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2]。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前沿技术动向,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实践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传统C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Python、Java等语言的教学比重,同时介绍面向对象、函数式编程等先进编程范式,使学生掌握多种编程工具和思维方式。

在讲授数据结构时,除了经典的线性表、树、图等结构,还可以补充HashMap、布隆过滤器等高效数据结构,并选取算法竞赛中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和讲解,提升学生的算法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拓展GPU、FPGA等新型计算架构,以及量子计算、神经形态计算等前沿计算模型,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向。教师可以在智慧教学平台上提前发布预习任务和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在课堂上则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启发思考。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法,选取贴近实际、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解决方案;或者设计实践项目,如开发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优化某个算法性能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借助在线编程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编程练习,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开展实验教学,还可以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随时复习巩固。通过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交互式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推动新一代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道路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教学评价体系要紧密契合数字化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点评估其数字化技能的熟练程度,同时,还要将数字化素养作为重要评价维度,考查学生在信息意识、安全责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表现,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要灵活,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采集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估。同时,注重将项目实践、能力竞赛等融入评价体系,以真实情境下的表现评判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最后,教学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运用,践行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一方面,学生可对照评价结果,了解自身优势短板,调整学习计划,构建个性化学习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分析评价数据,诊断教学中的问题症结,持续改进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方式等,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在数字化转型改革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推动课程模块化、加强课程内容更新、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是新一代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适应性,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为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施培蓓,汪中,江慧.基于智慧教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群建设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0(09):163-167.

[2]谢晓艳,杨圣洪,陈娟,等.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09):93-95.

[3]陆卫良,杨卓.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在线课程建设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4):110-111.

作者简介:王来丽,女,汉族,1982年10月,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