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当前乡村博物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得到强有力支撑,为促进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了解国内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观察法和线下采访法等方法提出乡村博物馆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而梳理出大歇场乡村博物馆的建设特点和特色民族文化。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大歇场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会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歇场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促进大歇场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歇场;文旅融合;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引言
乡村博物馆是展现乡村风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能有效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乡村博物馆的人文景观与旅游亮点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对于乡村博物馆的定义,目前国内学者没有明确说明,但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乡村博物馆是指有关于乡村类型的博物馆,其中包括历史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各类纪念馆等。狭义上的乡村博物馆是指与乡村生活有关的,主要展示乡村的农业、村庄、乡村本土文化与社会变迁有关的主题[7]。为了响应国家“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积极推进大歇场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人们保护和传承大歇场乡村特色文化,完善乡村博物馆的管理,促进大歇场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1.国内乡村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及“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文旅融合成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以文促旅游,以旅彰文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思路[2]。紧跟文旅融合发展大背景,建设乡村博物馆数量增多,乡村博物馆自此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村民对自己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发展越来越自信,加上近几年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和政府大力出台政策支持以及现代公共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等相关积极因素的影响,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迎来了新的高潮。除此外,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也给当地发展带来了诸多好处。首先,政府可率先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好总体规划,推进博物馆发展建设和相关公共服务实施建设;其次,相关企业与当地村民可以参与到整个博物馆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活动过程中,提升村民的参与感与主人翁意识;最后,不局限于博物馆建设和区域旅游发展,可与当地特色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开发。这些都将使乡村地区的博物馆建设发展遍地生花。然而,虽然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在博物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并且取得比较多的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样本,但纵观我国乡村博物馆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时期,政府、企业等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乡村博物馆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而且还未构建好完整的理论体系。
1.1大歇场乡村博物馆的现状调研
大歇场乡村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东部,其博物馆也被称为“茶马古道博物馆”,是澜沧县文化馆馆长所建。展厅实际面积有 700 平方米,展品超过 400 件。博物馆的第一层是茶马古道文化展区,打造有马帮文化特色的装修风格,展现的是当年马帮用过的炊具、石水缸、油灯、马驮子、蓑衣等藏品,特别是模拟制作的茶马古道微缩景观,充分展现出“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热闹景象。第二层是木刻砖雕文化展区,集中展示了当地传统木刻的制作工艺。另外,馆内还展示有20世纪80年代的唱片、杂志、货柜、结婚证和年画等老物件,让人不免追忆过往。当地党委和政府积极规划和引导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大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群众积极参与修复茶马古道,合力建起了风雨桥、文化活动室等。同时,引入优质民间资本,抓住东西部协作的大好机遇,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支持下,以资源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挖掘乡村特色,建设了茶马古道上既实用又简朴的特色村寨,以乡村文化旅游的“金钥匙”开启了大歇场乡村旅游发展的大门。大歇场乡村博物馆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区位特点、依据资源禀赋,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不仅增强了当地村民对乡村博物馆建设发展的自信心,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参观者,甚至连上海、广州等地的参观者也慕名而来。
2.面临的问题与存在的不足
2.1基础实施不健全,功能规划不全面
首先,交通条件是参观博物馆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一个城市想快速发展,其交通运输条件需首要解决,这不仅关系着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区域经济发展、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等问题。去往大歇场乡村博物馆的交通,往往给参观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使参观者望而却步。其次是社会服务功能方面,服务质量是文旅融合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于参观者来说,当服务质量不到位时,会影响他们的游览参观体验,还可能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欣赏博物馆内的藏品和了解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博物馆的发展。
2.2管理水平较低,配置人员不足
大歇场乡村博物馆未设有相关导览路线和宣传册,甚至未标识消防疏散图,使参观者参观博物馆时无从下手,迷茫参观。另外,馆内无相关人员讲解说明,使参观者对馆内藏品和特色文化认识一知半解,了解得不够深刻、全面。最重要的是,乡村博物馆管理水平欠提高,馆内无人员定期维护、检查藏品和清扫杂物,甚至存在藏品被盗抢的风险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其藏品修护、储藏以及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2.3建设空间有限,展示内容单一
博物馆的研究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首要功能,三大功能即收藏功能、研究功能和教育功能。但乡村博物馆对展品的研究非常匮乏,很影响后续摆放陈列、教育工作的展开[6]。乡村博物馆在陈列展览设计方面,整体展厅太杂冗,馆内物品摆放繁杂、拥挤,没有系统性和组织性,还存在展品展示牌不清晰、不具体,甚至大部分没有展示牌。此外,展区局限于展示马帮藏品和历史老物件较多,其非遗文化物品和有关拉祜特色文化的物件等都未陈列进博物馆内。
3.大歇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3.1健全基础服务实施,完善功能规划
政府应积极推广公共交通,与相关企业合作和带动村民共同改善道路设施,增加乡村博物馆附近的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提高通达性,方便参观者前往。其次,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如在博物馆周边建设餐饮、住宿、超市等配套设施,满足参观者的基本需求。同时,乡村博物馆内的服务设施也要着重建设完善,如建设卫生间、休息区、导览路线等。然后也可以与周边景区开展合作与联动,共同推广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参观者。
3.2增强管理水平,配置专业人员
首先需建立健全博物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藏品管理、安保措施、观众服务等方面。在安保制度方面,明确安保职责和流程,配置必要的安防设备,如监控摄像头、报警系统等,确保藏品和观众的安全,定期对藏品进行保养和修复,确保藏品的安全和完好。其次,积极引入专业人才,招聘具有博物馆管理、文物保护等专业背景的人才,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明确员工职责,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然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提升展示效果,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此外,提供多样化的观众服务,如导览服务、讲解服务、休息设施等,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也可定期收集观众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观众需求。根据乡村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以便促进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3.3合理规划空间,丰富馆内内容
在规划乡村博物馆的空间与用途时,积极借鉴与参考其他乡村博物馆的优秀案例,再结合自身的博物馆特色布局,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规划展览区域、活动区域等,确保博物馆功能的全面实现。利用数字技术,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拓展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提高展示效果。另外,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开展特色活动,定期举办临时展览、专题讲座、文化体验等活动,充分结合当地的历史、民俗、手工艺等文化资源展现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加强与社区的合作,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模式,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丰富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4.结语
乡村博物馆与大型博物馆存在着较大差距,不管在基础服务设施,还是人员配置方面,要想把乡村博物馆的发展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真正实践起来还将面临很多困难。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博物馆应积极顺势而为,充分利用和丰富自身拥有的马帮文化和非遗文化等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依托政府政策和企业的支持加强乡村博物馆的特色建设,及时做好”填空白、补短板,扬特色”为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增强乡村博物馆的知名度,激发人们保护和传承大歇场特色文化的自信心,完善乡村博物馆的管理,促进大歇场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丽丹.我国中小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3,(05):4-11+127.
[2]郭晓凤.文旅融合下大邑乡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大学,2023.DOI:10.27917/d.cnki.gcxdy.2023.000307
[3]王睿彪.绵阳市盐泉学校乡村博物馆功能和发展模式研究[D].成都大学,2023.DOI:10.27917/d.cnki.gcxdy.2023.000058
[4]林楚淇,赵杰.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博物馆发展刍议[J].中国民族博览,2023,(02):242-244.
[5]程龑,赵丽丽.乡村旅游赋能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浙江省为例[C]//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22年“提升中小博物馆质量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州市博物馆;台州学院;,2022:9.DOI:10.26914/c.cnkihy.2022.078068
[6]张炅晨,宋珂欣,王雯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机遇与困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20):84-87.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20.021.
[7]沈楼.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博物馆文化记忆建构路径研究——以安吉县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2,(05):21-25+32.
作者简介:周文润(2002.10-),女,汉族,云南昭通,本科,研究方向:秘书学。
荣微(2003.1-),女,汉族,云南曲靖,本科生,研究方向:秘书学,
申敦晋(1983.2-),男,汉族,山西晋中,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作物推广,
通讯作者:王喜(1982.1-),男,汉族,河北承德,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4J0470)
2.云南农业大学第十七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2024Y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