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困境与突破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如何与当前经济趋势相适应、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策略。本文深入分析了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强调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同时,文章探讨了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制定具体的“双师型”教师标准。这一举措旨在培养一支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拥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新挑战,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的涵义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的教师。他们在高职院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产教融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教室,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中去。这种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教师的履历,也使他们能够将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动态带回课堂,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提高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二)促进了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
产教融合强调教育内容要与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保持一致,这意味着教育系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课程,以确保学生所学能够满足未来职场的需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将这些变化融入到他们的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内容能够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鼓励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使得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进入学校,成为教师。这种双向流动不仅为学校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经验,也为教师提供了与行业专家直接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资源。
(四)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创新
产教融合为教育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产业技术创新中,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到产业中去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促进了教育和产业的共同发展,也提高了教育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三、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认证标准不统一
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在不同地区和院校之间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国家层面标准,导致教师质量参差不齐。这种不统一性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也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为提高教师质量,应建立统一的认证标准,确保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尽管校企合作是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训基地。这种合作应包括共同开发课程、共同进行教学研究、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等。
(三)培养路径单一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构建系统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及多元化保障体系,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这包括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项目、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提供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等。
(四)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双师型教师虽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但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能力,这与职业教育对教师实践技能的高要求不符。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应实施“双送”、“双培”、“双挂”工程,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专业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四、地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方案与策略
(一)制定和实施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
为了确保教师质量,国家应出台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明确的教师专业发展框架。这些标准应该涵盖教师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他们对行业趋势的理解。通过实施这些标准,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如何获得认证,以及如何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包括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此外,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
(三)拓展和丰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
为了满足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制定多元化的培养方案。这可能包括提供在职培训、行业实践、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等机会。通过这些多样化的培养路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四)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企业实践、项目研究等方式,高职院校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然后将这些经验带回课堂,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产教融合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我们用长远和动态的视角来看待教师队伍建设中遇到的挑战。地方职业院校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应以产教融合为重要切入点,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和实施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这不仅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推动地方职业院校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四部门.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EB/OL].(2019-08-30)
[2]唐东海,陈冬燕.“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_参考网[EB/OL].(2018-12-27)[2024-08-29].
[3]张帆.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EB/OL].(2024-08-29).
[4]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EB/OL].(2024-08-29).
2024年度阜新市社会科学课题:立项批号:2024Fsllx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