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建筑工程墙面抹灰空鼓和开裂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摘要:新建房屋墙面出现空鼓、开裂等质量问题通常被视为建筑领域的常见问题。针对该问题的深入分析发现,此类现象多是由砌筑作业不当、二次结构的质量管理不严、砂浆质量不达标及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未做足等因素所引发。因此,专业人士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医治这一顽疾:加强混凝土与其所接触砌体之间的连结强度,确保拉结筋的正确布置,对施工中的洞口按照标准进行处理,利用人工甩浆工艺提升砂浆的粘接性能,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并通过优化施工工艺以提升工程质量。经过这些综合策略的实施,内墙的空鼓与开裂问题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抹灰质量;二次结构;管理行为;人工拍浆
引言
从建筑工地实际操作来看,墙面空鼓现象通常由于基础抹灰层、砂浆层与墙体本身的粘结不牢固或砂浆密实度未达标而形成内部空腔状态,同时因砂浆收缩造成拉应力超过材料所能承受的极限拉伸强度而导致的开裂现象也常见;“十裂九空”这一说法象征着无论开裂或空鼓现象都很常见,二者往往会相伴出现。在内墙抹灰工程中,空鼓和开裂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质量问题关乎工程完工后的验收以及业主对居住环境质量的满意度问题。在这方面,结合过往实际项目案例,本文章旨在分析建筑墙面出现空鼓和开裂的根本原因,并依据实践中累积的经验,相应提出预防和整治的策略措施。
一、墙面抹灰空鼓、开裂成因分析
(一)砌筑方法与工艺操作不当
墙面质量受损通常与砌筑过程中的湿作业不当操作相关,例如,砌筑过程中双面勾缝不符合规定,灰缝尺寸不一旦不饱满,导致墙体接合不紧密,应力集中,形成微观裂缝,最终可能导致抹灰层空鼓与开裂。梁底灰缝未合理预留、三角砖未设置或倒八字设置不当等操作,均可能减弱墙体的拉结效果,增加裂缝风险。砌筑建筑物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必须通过精确的操作以确保结构均匀受力和长期稳定性。
(二)二次结构质量差
在构造柱和门窗抱框柱浇筑过程中,如果未严格按照规定设置投料斗或浇筑不密实,会降低二次结构质量,因而产生孔洞和其他缺陷,增加抹灰层空鼓与开裂的风险。如在门窗边缘抱框柱的设置未得到妥善处理,或在洞口施工阶段遗漏防裂措施,都会使墙体承受额外应力,导致开裂,因此,二次结构施工质量是预防墙面问题的关键,严格把控每个施工细节至关重要[1]。
(三)抹灰砂浆质量差
砂浆配制若随意添加水分、配比不准确或不当使用外加剂等,将减弱砂浆的粘结力,导致抹灰层易出现空鼓和开裂。针对技术标准缺失及对细节的忽视,有可能导致劣质砂浆的使用,进而明显展现出开裂和空鼓的缺陷,因此,严格控制砂浆质量是重要的。
(四)内保温墙面处理不当
虽然现代化内保温技术提升了室内热舒适度,但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墙面空鼓和开裂的诱因之一,例如,挂网前未处理好玻璃纤维网,保温层与抹灰层间形成不密实的隔离层,导致黏结效果减弱,使抹灰层后期发生空鼓。如果踢脚线预留处未彻底清理基层,将增加空鼓问题。如果未做好保温层基层的平整度找平或铺设过厚,将导致粘结不牢,降低墙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因此,加强内保温墙面的基层处理和保温材料的选择及铺设的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
二、墙面空鼓、开裂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砌筑质量管理
1加强砌筑工艺控制
质量管理在砌筑工程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对砌筑工艺的精确控制,必须重视灰缝饱满度这一关键指标,因为它直接影响砌体结构的稳定性,砌体工程应符合GB50203—201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关于灰缝宽度与厚度的规定,确保质量达到预定标准。在砌筑工艺上,应关注砌筑施工过程中的双面勾缝技术,此技术可大幅提升砂浆与砌体之间的粘接面积,使粘接剂厚度维持在3~4毫米,达到无缺陷的坚固状态。为保证砌筑工作的规范化,必须遵守GB50924—2014《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灰缝均匀,避免瞎缝、透缝或假缝等质量问题,维护砌体结构在后续阶段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
2合理控制顶部预留高度
为了避免一次性砌筑到顶引发开裂,在顶部砌筑时需预留一定长度的空隙,通常是30~50毫米,这种做法可以在砌体完成并经过7天自然养护后再进行有效的填补工作,确保工期和质量提升。按照包容原理,分两次用混合材料正确填补压实预留缝,先填嵌C20细石微膨胀混凝土,待其初凝后再使用水泥砂浆进行接缝处理。
3加强砌筑的行为管理和材料控制
采用样板引路方法,在完成初始施工样板试验并满足要求后,可对大范围工程进行扩展应用,深化砌体设计排版图以避免通缝,有助于在施工现场进行排版优化,进一步改善砌体质量和稳定性。应层层把关砌筑材料的验收工作,严格检验砌块的强度和质量,特别注意确保砌块生产时间的适应性。施工人员的操作方法需要规范,确保斜槎与阳槎正确留设,并明确指导防止留设易造成砌体脆弱的阴槎。工人们在砌筑过程中应获得充分技术交底,确保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工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质量受损。
三、控制二次结构质量
1设置好马牙槎,浇好构造柱
施工时要遵循“先退后进”的基本原则,形成齿形支撑,加强砌体的稳固性和整体性,在浇筑构造柱过程中,应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操作技术,防止混凝土填充时出现问题。应正确使用专用投料斗和双面胶带,以确保填充混凝土均匀且无孔洞。设置对拉螺杆的精度同样重要,不可穿透砌块,否则会导致裂缝,使用溜槽浇筑可在浇筑过程中避免混凝土过快填充导致沙化现象,这对确保构造柱充分填充有重要作用。
2规范拉结筋的布置
在布局拉结筋时,不可有任何偏差,以确保抗震效果,在进行二次结构深化设计时,应严格标记拉结筋的位置,并与设计方充分沟通。在墙体的立皮数杆与设计规范协调下,准确确定拉结筋的位置,并精确标记植筋,根据现行规范要求,通常每500毫米应设置一道拉结筋,确保其嵌入墙体,并需严格检查植筋固定和连接部分,保证实现预设的抗震性能[3]。
3做好施工洞口的防裂缝措施
在封闭施工洞口时,防止裂缝涌现是重要步骤,砌体施工中产生的洞口必须按正确顺序与方法封闭,并在洞口处恰当设置拉结筋和阳槎。砌筑完成后,至少需细致养护14天之后方可进行顶塞操作,在抹灰阶段,洞口周围应预留100毫米宽搭接加强网,以增强结构稳固与整体性。设置施工缝时,至少需错开150毫米以防出现连续裂缝,因此,多种措施的施行可合理加强施工洞口的结构稳固性。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若抹灰层出现空鼓或开裂,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也可能造成抹灰层脱落和安全隐患。基于此,本论文以某大型住宅项目为例,从砌筑工艺、二次结构、砂浆质量及施工准备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供相关建筑项目开发参考。
参考文献:
[1]左亚辉.建筑工程墙面抹灰空鼓的修复及防治管控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22(18):198-201.
[2]王建勇.建筑工程墙面抹灰空鼓开裂问题防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
[3]欧阳彩香.抹灰砂浆墙面空鼓原因及验证性试验分析[J].江西建材,2023(1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