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大班剪纸教育价值与实践探究
摘要:剪纸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宝贵遗产。剪纸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通过对幼儿园课堂剪纸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剪纸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关键词:剪纸;剪纸教育价值;剪纸实践
一、引言
剪纸作为古老且富有魅力的民间艺术,在多元文化时代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研究以幼儿园大班幼儿为观察对象,运用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剪纸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的价值,以及在幼儿园班级开展剪纸教育的实践方法。
二、实施剪纸教学的意义
(一)锻炼手部肌肉
幼儿剪纸时操控剪刀,可锻炼手部肌肉,为日后书写和自理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专注剪纸的过程能让幼儿静下心来,学会克服困难,培养专注力和耐心。
三、人文情境——选择于乡土文化
人文情境指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古迹、剪纸艺术名人、自然景观等来提升幼儿艺术素养,培养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幼儿园所在的沙湾拥有丰富且极具代表性的岭南文化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涵盖了历史名人文化、龙狮文化、飘色文化、岭南文化艺术等。将沙湾的历史传说、名人故事、标志建筑等用剪纸的方式表现出来,能让幼儿的剪纸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让幼儿在剪纸创造过程中感受家乡的亲切感和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四、多元化的剪纸教学模式探究方法
(一)激发兴趣
1、教师通过开展艺术领域的“民间文化”——剪纸活动,让幼儿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简单了解剪纸文化,对各种创意性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
2、语言领域活动“猜一猜,怎么剪”,充分调动幼儿通过感官进行观察、聆听、思考和操作,进一步探索剪纸的使用工具和剪纸技巧。
3、兴趣是幼儿积极参与剪纸活动的动机及驱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活动开展剪纸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区域自主活动,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背景及文化,学习相关的剪纸技巧。
(二)培养手脑协调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手和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剪纸技能,提高剪纸教学质量。
(三)大班幼儿剪纸活动特点
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有独立的剪纸活动意识。他们在主要作品完成后,会在自己的背景上进行装饰和剪切粘贴,呈现出富有童趣的整体画面。将剪纸作品与大主题教育相结合,如在大班主题教育活动“新年”的“剪窗花”活动中,幼儿们通过PPT欣赏民间剪纸窗花,了解观察窗花的切割方法,知道剪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每到节日或喜事,人们都会剪一个窗花贴在门上,以表达自己对窗户的美好祝愿。幼儿们对剪窗花充满期待,自然在剪窗花的过程中也会去探索不同的方法。剪完后,幼儿们将用自己创作的窗花装饰活动室,迎接美好的新年。将剪纸艺术与“剪纸内容”相结合,充分发挥剪纸教学的独特魅力,烘托“新年”主题的节日气氛,让幼儿们体会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价值。
五、剪纸活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在儿童艺术中,有许多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的作品。将剪纸活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可以产生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剪纸活动中融入绘画元素,让幼儿们剪出基本形状,用彩笔进行配色和装饰,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剪纸画。这种跨界的艺术融合不仅提高了幼儿们的艺术素养,也拓宽了他们的创作思路。
艺术之美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在剪纸艺术的美丽海洋中学会欣赏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六、组织剪纸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创造良好的剪纸氛围,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经常带幼儿欣赏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剪纸艺术作品,丰富幼儿对剪纸艺术的感受和体验。
在幼儿园大班级里设置“剪纸坊”的剪纸走廊,幼儿们的剪纸作品随处可见,充分展现了幼儿园的剪纸艺术氛围,从艺术欣赏和氛围感染上提高了幼儿们对剪纸的兴趣。通过大量的艺术熏陶,提高儿童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幼儿园、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幼儿对剪纸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剪纸活动中。
(二)选择安全的剪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
剪刀是生活中常见物品,但也是锋利武器,在剪纸活动中正确使用剪刀保证幼儿安全非常重要。要教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必要技能。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时期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手指的力量和柔韧性需要加强。选择安全的儿童手剪刀,指导儿童操作剪刀时,应有正确的示范,注意刀口远离拿纸的手指,让幼儿增强安全意识。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
幼儿刚接触剪纸时,可以从撕纸开始培养兴趣,然后剪短线、长线,再剪直线、曲线、圆线,逐渐培养对剪刀的手部控制能力。在练习各种线条和形状的切割方法时,配合剪纸和绘画,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剪贴画,学习简单的对称方法。后开始学习无轮廓剪纸、镂空剪纸、两折边裁、三折边裁。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剪纸作品,提高剪纸技能水平。即使是能力很强的幼儿,也会在欣赏优秀作品和观察图片或物体的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剪纸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七、剪纸活动实践的指导策略
(一)提供安全舒适的创作环境
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创作环境,保证他们在剪纸的过程中不被打扰。这样幼儿才能专注于剪纸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设计有趣的主题和活动形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有趣的剪纸主题和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例如,可以结合节日、季节等主题开展剪纸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剪纸的乐趣和意义。
(三)适当指导剪纸技巧
对剪纸技巧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但同时也要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让他们在剪纸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四)多样化评价方法
教师在评价幼儿剪纸作品时,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充分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想象力。通过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五)组织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
组织幼儿们的作品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幼儿们在相互学习和分享中不断成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八、结论与展望
本探究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剪纸教育实践的深入探索,揭示了剪纸活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升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剪纸活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能够产生更为丰富和独特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投入到幼儿剪纸教育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进一步挖掘剪纸活动的教育潜力,为幼儿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不仅发展了传统民间艺术,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培养幼儿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董哲.民间剪纸艺术融入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的个案研究[D].河北大学,2024.
[2]娄梦.幼儿园大班民间剪纸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23.
[3]李浩雯,肖友兴.民间剪纸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大理州S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2):80-84.
[4]朱琳琳.追随孩子发展突破剪纸创作瓶颈——浅谈大班剪纸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06):60.
[5]龚雪.河北民间剪纸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