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真实情境创设下小学生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像专家那样思考”

吴晓丽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79期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江苏扬中 212200

摘要:基于真实情境创设下,小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像专家那样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道德法治教育的目标,提出三条具体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治决策。研究结果表明,真实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显著增强其道德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真实情境;小学道德与法治;“像专家那样思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社会环境中体验、学习和思考,从而培养其“像专家那样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法治知识,还能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像专家那样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开开心心上学去》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巧妙地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己每天经历的场景之中。通过模拟校门口的场景,设置不同的情境角色,如学生、家长、老师、保安等,让学生分别扮演并体验各自的职责和感受。例如,学生可以扮演小记者,采访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期望,或是扮演小交警,引导其他同学安全过马路。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情境中的主角,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还深刻体会到了上学的重要性和安全出行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像“小专家”一样,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如何避免校园欺凌、如何维护校园秩序等。因此,构建生活化情境对于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像专家那样思考”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小公民。[1]

二、设置问题情境,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专家思考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在“我们讲文明”这一课题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了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记忆,而是能够深入理解并内化文明行为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公共场所的情境,如图书馆、公园或公交车,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果你在图书馆看到有人大声喧哗,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没有座位,你会主动让座吗?如果周围没有人这样做,你的决定会改变吗?”这些问题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文明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价值观进行判断和决策。这种思考过程,正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学生不仅要分析问题的本质,还要权衡各种因素,考虑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最终做出合理的选择。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我们讲文明”这一主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像专家一样,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实践体验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验其职责和感受。以“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为例,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进他们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尊重。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与大自然相关的各种情境中,从而获得更加深刻和直观的实践体验。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角色,如环保小卫士、森林管理员、野生动物保护者等,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道具和场景布置,营造出一个生动逼真的自然环境。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这些角色所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例如,作为环保小卫士,学生需要设计并实施一项校园垃圾分类计划,通过宣传、监督等方式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作为森林管理员,学生则需要负责森林的巡查和保护工作,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尝试修复受损的生态。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角色扮演活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

四、结语

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本文提出的构建生活化情境、设置问题情境和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等三条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像专家那样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和综合能力,还能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柴少曼,何铁勇.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真实情境”创设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4,40(08):10-14.

[2]马周礼.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7):154-156.

本文为扬中市外国语小学2024年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提升项目《像专家那样思考:基于真实情境变革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课题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