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企业岗位需求驱动的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AI素养需求与培养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岗位对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AI技能需求,探讨当前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AI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AI素养培养策略,以提升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AI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为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高职教育;表演艺术类专业;企业岗位需求 ;AI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言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推动下,表演艺术类专业的职业岗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技术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方式,还为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新的职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许多传统的职业岗位被淘汰,加大了职业竞争压力。所以在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技术带来的这些变化,为就业作准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AI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各个环节,从创作、排练到演出,都受到了AI的影响。例如,AI可以帮助创作人进音乐编曲、舞蹈编排等,这些变革对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提出了新标准,他们除了需要掌握传统的艺术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AI知识和应用能力。
目前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AI素养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课程内容缺乏与AI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以讲授为主,缺少实践和创新环节。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对AI技能的需求,就业竞争力弱。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岗位对AI素养的具体要求,结合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提升学生的AI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为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企业岗位需求分析
1.岗位技能需求分析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包括音乐表演、现代流行音乐、舞蹈表演、音乐传播、音乐制作、钢琴调律专业等。和这些专业对应的企业类型有剧院团和演艺机构、文化产业发展公司、网络文化平台等,涉及的岗位有演员、歌手、音乐培训教师、舞台表演、舞蹈编导、音乐制作、文艺活动策划等岗位。目前国内学者对AI素养的定义各有侧重,本研究尝试基于企业岗位对表演艺术类专业AI技能需求进行调查,从AI基础知识、数据分析能力、编程技能、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持续学习能力分析企业岗位需要的AI素养,如图一。
图一直观地展示各个岗位对AI技能的需求程度,可见不同岗位对AI技能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表格中的调查数据可以得知音乐培训教师的岗位更需要AI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强的人选。因此,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增进专业知识,同时更新个人教学方法的人才会与音乐培训教师这个岗位的匹配度更高。
而音乐制作与舞蹈编导岗位的人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反馈,因此这两个岗位对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会有更高的需求。在现代表演艺术类专业中,舞台效果的增强以及观众体验的优化更依赖技术的操作程度,所以舞台表演和演员岗位需要扎实的AI基础知识储备以及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音乐行业更新迭代速度之迅猛,流行乐手和歌手需要通过自身过硬的技能和创新的作品稳固自己的行业地位,因此他们更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可持续学习发展观。
不同岗位对AI技能的需求程度不同,AI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两项技能在所有岗位中都是高需求,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应该重视培养AI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以及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兴趣,有针对性地提升相关的技能。
2.企业对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期望
在AI时代背景下,企业对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期望已发生变化,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希望他们能够利用AI技术进行创作、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编舞可以利用AI的技术优势对舞蹈动作流行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得出具体数据结论后,编舞可以根据风格各异的舞蹈中观众体验的数据分析,对其舞蹈作品进行创新和改善以期使该舞蹈更具备对观众的吸引力。企业对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要求如下:
(1)掌握基础的AI技术知识并且能够自主利用AI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2)在运用AI技术辅助工作时,应具备熟练的数据分析能力,对表演艺术类岗位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剖析,从而对当前或潜在市场趋势与观众的真实需求有更深度的把握,为企业量身定制演出策划方案。
(3)能够将AI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创作新作品。AI技术的应用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如利用AI技术进行音乐创作、舞蹈编排等,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创作出更多新颖的原创作品。2024年国庆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制作专业的师生在音乐创作和编曲中运用AI技术创作完成原创MV《辉煌中华颂》,为祖国七十五周年生日送上祝福,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4)能够在跨学科项目中融合工作的能力。随着AI技术的应用,表演艺术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能够与其他专业的人才进行合作,共同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作品。
(5)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跟进最新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AI素养和专业技能。
(6)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三、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AI素养现状
1.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AI素养水平普遍较低。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与AI相关的课程发展的不够全面
对于大部分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AI相关课程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与AI技术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导致AI技能方面的知识在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中普及度不高,因此学生的AI素养水平发展仍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2)课程内容不够丰富
大部分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开设的AI相关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枯燥,教学重点仍放在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的普及上,而不是放在对学生的个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从宏观上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仍是主流。但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授学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里。学生缺少实操机会且只能接触书本上的知识,长此以往便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个人发展弊大于利。
2.学生AI素养水平评估
(1)AI基础知识掌握度不够高
许多学生对于AI只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理解水平上,但关于更深入的知识点仍是他们的知识盲点,因此他们在将AI技术应用到工作时会遇到较大的阻碍。
(2)AI实操水平较低
即便学生理论知识储备较丰富,他们的实践能力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下的水平。对于艺术创作和表演方面的AI技术应用,他们缺乏丰富的经验和能力,这会导致其作品缺乏创新度和竞争力。
(3)创新思维欠缺
大多数学生仍停留在简单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运用上,思维不够跳跃。因此AI技术和艺术创作的融合对于创新思维不够充足的学生来说,创新型的艺术创作工作进度将会是停滞不前的。
3.AI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有课程设置缺乏与AI相关的课程或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的AI素养水平难以提升,毕业后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与AI技术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如AI实训室、实训基地等。这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学生对AI的关注度较低
在学习AI技术的过程中,由于对AI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够深入,许多学生对于AI技术学习兴致缺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AI关注度不高,因此他们难以将AI技术熟练地运用到工作当中。
(4)师资力量不足
具备过硬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丰富的AI方面的资深教师在许多高职院校中仍占少数。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不一致,这将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教学内容也无法深入。
(5)资源投入不足
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更新滞后,无法满足AI教学的需求。
四、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学生AI素养培养策略
1.基于企业岗位需求,明确AI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了解市场动态,定位企业岗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职业培养作规划,提高学生AI意识能力。
2.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处理
(1)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增大AI基础课程在整体课程数量中的占比。其次,可尝试开发跨学科课程,例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课程,将AI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AI技术的接受度。
(2)根据表演艺术类专业的优势调整AI在各艺术学科课程的占比份额,如AI音乐创作、AI舞蹈编排等与AI相结合的艺术专业课程。长此以往,有了AI技术的加持,艺术创作将变得多元化,行业未来发展具有无限可能。
(3)建立高效AI素养评估机制,与此同时教师应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质量。而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实操水平应定期采取一定的考核机制进行学习成果检验。
3.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1)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AI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对AI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
(2)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能尽可能减少学校教学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误差,使得学生能力与行业岗位需求更为匹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能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个人发展。
4.基于企业岗位需求,培养更优质的师资
相关教师的AI培训应尽早提上日程,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
5.政策支持
教育政策应支持AI教育的推广,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进行教育创新。
6.鼓励终身学习
鼓励学生发展终身学习的习惯,以便他们能够适应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变化。
五、结论
本研究表明通过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AI素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促进表演艺术类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AI素养的提升也将促进艺术创作方式的革新,增强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将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拓展,高职表演艺术类专业的AI素养培养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企业岗位动态和AI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培养策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鼓励跨学科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AI技能的表演艺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迎春,虞晨琳.AI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跨学科视角下人工智能素养与教育培养策略研究[J].图书馆杂志.
[2]吴瑕碧,严丹,蔡迎春.基于ARCS模型的AI素养教育创新实践[J].图书馆杂志.
[3]]刘增辉.华东师范大学:以AI技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J].在线学习,2 024,(08):42.
[4]郭亚军,寇旭颍等.人工智能素养:内涵剖析与评估标准构建[J].图书馆论坛.
[5]周婧.职业素养导向的AI+模式创新实践研究——以品牌形象设计为例[J].艺术品鉴,2024,(20):71-74.
[6]李咏桐,刘彦平.人工智能时代提升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研究——以茶叶企业岗位需求为例[J].福建茶叶,202 3,45(11):99-101.
项目基金: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职艺术表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DJG2021254)
作者简介:黎凤婵(1980—),女,汉族,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实验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