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探讨

庄鲁波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87期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尚田中学 31551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不等式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因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常常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一大障碍。然而,在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下,不等式教学得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策略,以期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

前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不等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其有效地融入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不等式性质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图像、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性质[1]。

例如:在教授《不等式基本概念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在PPT中,可以清晰地列出不等式的各种形式,如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并用具体的数学例子进行说明。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教师可以利用动态图像展示不等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一个天平的动画,通过在天平两边添加或移除相同质量的砝码,来演示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时,不等号方向不变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等式性质的应用,从而加深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表来呈现不等式的性质。例如,可以制作一个不等式性质的比较表,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进行整理和归纳。在图表中,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图标来区分不同的性质,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再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分配一定数量的物品给几个人,使得每个人的数量都不超过某个限定值”,然后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来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将不等式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出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一些富有吸引力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某班级计划进行一次郊游活动,预算为每人50元。现在需要购买门票、交通费和餐饮费,已知门票价格为20元,交通费为10元,餐饮费需要至少15元。请问,每个学生还能剩余多少钱用于购买纪念品?并且,如果希望每个学生至少能购买价值5元的纪念品,那么需要如何调整预算?”

在这样一个情境中,学生需要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首先需要列出每个学生的预算分配不等式,如“50元(总预算)= 20元(门票)+ 10元(交通费)+ 15元(餐饮费)+ x元(纪念品)”,然后解这个不等式来找出x的取值范围。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预算分配,如通过调整餐饮费或交通费的预算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购买到心仪的纪念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三、构建知识点系统,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学习非常注重系统性,对于不等式知识也是如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不等式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2]。

例如:在初中阶段教授《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时,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个不等式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或知识框架图。不等式的性质(如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等)、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以及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如比较大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取值范围等)等知识点应被清晰、有条理地串联起来。

在构建这个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不等式性质相关的实际问题:“小明和他的朋友们准备进行一次野餐,他们需要携带的水量应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同时又要确保不超过背包的总承重。如果每个人需要1.5升水,背包的总承重为10千克,而每升水的重量为1千克,那么小明他们最多可以带多少人去野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来求解,从而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总结

基于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不等式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知识点的系统构建,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形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有助于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焦燕.初中数学不等式习题的解题思路[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4(15):8-9.

[2]胡鹏.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05):17-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