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数学能力,而且也要强化自身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大单元教学基础上开展“读思达”教学法,使得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注重具体的方法评价效果,确保教学方法得到有效落实。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如何基于“读思达”教学法对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教学进行效果评价,并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读思达”教学法;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读思达”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以及表达的方式引导自身学习思维,让学生在三位一体的角度下实现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全面提升。读思达教学与大单元教学可以形成密切的配合,让学生以单元整体的角度看待单元内的知识概念,通过整体化的阅读、思考与表达,可以找到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学习的真谛。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多多阅读、多多思考,将自身的理解大胆的表达出来,而且还要将教学方法的应用落实在评价之中,彰显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一、有效优化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模式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教学效果评价在整体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数学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基于“读思达”教学法,三位一体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并且优化教学评价模式,让教学评价发挥应用的作用。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模式中,以阅读、思考、表达为核心,构建完整的评价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将这三种学习行为全面落实到学习之中。首先,教师需要将阅读作为评价标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很少有机会自主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而在“读思达”教学法中,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概念、数学题目等,能够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需要将阅读设为评价体系内容,让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体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1]。
“思考”环节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教师需要立足于思考内容设置评价体系,以此检验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否朝向正确的道路发展。传统的数学评价内容往往通过堆砌大量的练习题来检验学生思维成果,学生只能通过机械地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在阅读之后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需要在评价内容中引导学生对整个大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从而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度理解。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直观反馈学生的思维模式,让教师根据评价内容快速定位思维薄弱点,为后续调整教学方法奠定坚实基础。
“达”环节强调表达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评价内容中,学生的表达评价往往根据他们个人发言次数、发言质量进行开展。导致评价效果较为单一,教师无法根据评价细节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完善过后的教学评价下,其中的内容涵盖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书面表达等多种形式,反应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通过这种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整理和传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在本次大单元教学中采取“读思达”教学方法设置教学评价内容,以此保证教学评价可以直观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第一,在阅读评价层面,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了解关于集合的概念,并且尝试将抽象的概念知识以及符号整理成为自身的语言为例设置教学评价。第二,在思考评价上,教师可以提出一道例题,如false,学生可以通过这道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为两个集合的交集,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具体思考过程进行评价。第三,在表达评价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大胆的表达出自身对于本道习题的感悟与困惑进行评价,以此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丰富读思达学习教学实践体系
“读思达”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大单元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读、思考和表达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不仅需要立足于这三种指标进行教学评价,而且还要扩展评价形式,保证教学评价效果实现最大化。首先,读思达教学评价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落实。教学评价的优劣最终要凭借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应,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大单元教学方法对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在日常考试、测验的过程中,添加具有一定阅读难度的问题,并且让学生详细写出自身解题思路。同时,将日常回答问题表现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从而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比较实施“读思达”教学法前后的成绩变化,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提升。其次,教师也要立足于教学评价过程,开展读思达教学评价。教师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分析“读思达”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的效果。观察重点内容需要涵盖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中的方法运用,课堂互动情况,以及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并且教师需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反思行为,找到教学实践中的亮点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的大单元教学中有着突出的效用,通过读思达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清晰看到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数学能力的显著提升。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反馈,教师能够发现“读思达”教学法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一教学法的实践为高中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教师需要继续探索读思达教学方法,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完善力求在更广泛的教育实践中实现更大的突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林琴.“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26):43-45.
[2]翁建新,陈美兰.“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析[J].中学理科园地,2023,19(02):12-13.
注:本论文系基金项目: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度开放课题《基于“读思达”教学法的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CA20232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