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非遗视角下傩戏面具活态化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

——以安徽池州傩戏面具为例

徐冰清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99期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摘要:傩戏,作为中国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安徽池州傩戏面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本文旨在从非遗保护的视角出发,探讨池州傩戏面具的活态化传承与发展路径,以期为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考和实践方向。

关键词:非遗;傩戏面具;活态化传承;发展路径

引言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众多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的严峻挑战。其中,安徽池州的傩戏面具,这一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民间艺术瑰宝,也陷入了传承与发展的双重困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保护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池州傩戏面具当前的传承状况,并积极探索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1安徽池州傩戏面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点

安徽池州傩戏面具,作为一种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独特艺术韵味的民间艺术形式,不仅是傩戏演出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一件件精湛的工艺美术杰作。其制作材料精选自当地丰富的柳木、枫扬木等优质木材,这些木材兼具柔软与坚韧的特性,为精雕细琢提供了理想的基底。

制作工艺方面,池州傩戏面具的打造过程极为繁复,涵盖了伐木取材、精心雕刻、细致制胚、高温蒸胚、精心制漆、细致上彩、精准定色及最终成型等诸多环节,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在造型设计层面,池州傩戏面具采用了大胆夸张、写意传神的艺术手法,巧妙超越人类现实世界的界限,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力量充盈的氛围。面具的外形独特,外突内凹的结构既符合审美又便于演员表演时的视线调整,而眼珠与眼角的缕空设计更是匠心独运,使得演员在佩戴时能够灵活张望。此外,每副面具都配以鲜艳的红头巾作为装饰,更添几分生动与活力。

色彩与造型方面,池州傩戏面具更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根据所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与性格特征,面具的造型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有的青面獠牙、凶悍可怖;有的神气逼人、刚强不屈;有的细眉窄眼、奸邪狡诈;还有的温良恭谦、淳朴可掬。这些形象夸张、穷工极巧的面具不仅是对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池州傩戏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深刻内涵的直观展现。

2安徽池州傩戏面具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传承方式

安徽池州傩戏面具的传承,深深扎根于“口传心授”这一古老而庄重的模式之中,它以宗族为纽带,历经世代沿袭,由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或技艺精湛的艺人,亲手将雕刻的精髓与表演的智慧传递给年轻一代。每年农历正月初七至十五,宗族间竞相组织盛大的傩戏表演,这段时光不仅是欢庆的时刻,更是面具制作与应用的传统盛典。

2.2传承困境

随着现代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生活节奏急剧加快,年轻一代对于学习并传承这一古老傩戏面具制作工艺的热情逐渐消退,造成了传承链的断裂与后继无人的局面。傩戏面具的制作技艺不仅繁复精细,且学习过程漫长而艰辛,加之经济回报相对有限,难以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与投入意愿。

2.3存在问题

安徽池州傩戏面具的传承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傩戏面具的使用场景减少,导致其文化价值和实用性逐渐被边缘化。傩戏面具的传承方式仍然依赖于口头传授和个人经验,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支持,使得技艺的传递效率低下,且容易遗失。傩戏面具的制作技艺复杂,学习成本高,而现代社会提供了更多高回报的职业选择,使得年轻人对于学习这门技艺的兴趣不高。

3安徽池州傩戏面具活态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3.1加强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

通过深入挖掘傩戏面具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可以为传承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例如,举办以傩戏面具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其保护与发展策略。此外,可以通过编纂专业书籍、发表研究论文等形式,系统整理傩戏面具的相关资料,为后续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丰富的资料库。通过与高校合作,设立相关课程和工作坊,培养学生对傩戏面具的兴趣和研究能力,从而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傩戏面具的学术地位和社会认知度,为其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完善传承机制

安徽池州傩戏面具的活态传承与发展,其核心在于健全传承机制。这要求构建一套完善的师徒传承制度,通过官方认证的传承人传授技艺,以保障傩戏面具制作的核心技艺与文化精髓得以薪火相传。具体而言,可借鉴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保护模式,设立专门的傩戏面具传承基地,提供必要的场地与资金支持,助力传承人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同时,加强与地方文化馆、博物馆的合作,定期开设傩戏面具制作技艺培训班与工作坊,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学习。此外,政府应给予传承人适当的生活补贴与创作资助,激励他们投身于傩戏面具的创作与教学之中,从而确保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得以有效保护与传承。

3.3创新传承方式

安徽池州傩戏面具的活态化传承与发展,亟需创新传承方式以适应时代变化。例如,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傩戏面具进行3D扫描和打印,制作出可供教学和展览的复制品,这样既能保护原件,又能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这一艺术形式。同时,开发互动式的展览,如增强现实(AR)体验,让观众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就能虚拟试戴面具,增加参与感和趣味性。此外,结合现代设计,将傩戏面具元素融入到日常用品设计中,如制作面具图案的手机壳、T恤等,既能推广傩戏文化,又能创造经济价值。通过这些创新方式,可以使池州傩戏面具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3.4扩大传播范围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发布傩戏面具的制作过程、文化背景以及相关的故事,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例如,可以创建一系列关于傩戏面具的短视频,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视觉冲击力强的内容,增加其在互联网上的可见度和影响力。此外,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将傩戏面具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艺术节和文化交流活动,将傩戏面具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些多渠道的传播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池州傩戏面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5加强政府支持与社会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为傩戏面具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法律依据和资金支持。例如,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傩戏面具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展示,以及对传承人的培训和补助。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举办傩戏艺术节、展览和比赛等活动,提高社会对傩戏面具的认识和重视。社会参与方面,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赞助相关的文化项目,如资助傩戏面具的创新设计和生产,或者支持傩戏面具的国际交流和展示。例如,可以与文化旅游部门合作,开发以傩戏面具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参与体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傩戏面具的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基础。

结语

安徽池州傩戏面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创新的传承方式、广泛的社会传播以及政府的有力支持,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必能焕发新的生命力,继续在文化的长河中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苏斯.池州傩戏面具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中的转化与设计[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4,30(04):90-97.

[2]吴晴,胡欢欢,郑茵尹.池州傩戏面具色彩特征分析介入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3,37(05):104-109.

[3]曾琦.傩戏面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大观,2021,(10):55-56.

项目批准号:2024AH05269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