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的互动关系研究

高向娜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198期
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初级中学 719315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评价改革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与评价体系的优化路径。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本研究揭示了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了以学定教、教评一致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实施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能有效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评价改革;互动关系

引言‌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其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化的发展,评价体系也往往偏重于结果性评价,忽略了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的重要性。因此,探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与挑战‌

‌1.1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一的讲授模式,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尽管讲授法有其系统性和严谨性,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这种方法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只是在单向地灌输知识,而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难以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被忽视,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这无疑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正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新的教学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其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信息技术的融合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2 评价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影响与促进‌

‌2.1 评价改革的理念与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评价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正逐渐从传统的“评教”模式转向“评学”。这种转变意味着评价的焦点从教师的教学表现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人发展上。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哲理,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过程。推行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成长,而非仅仅关注最终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即使在犯错中也能获得成长。评价体系的这一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而实施多元化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要求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考虑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2.2 评价体系重构的实践策略

在重构评价体系的实践中,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评价。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木兰诗》为例,教师在评价时,除了考察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木兰精神的理解和内化。《木兰诗》是一首描绘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史诗,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更传递了忠诚、孝顺和爱国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木兰的选择和牺牲,以及这些行为背后的文化和道德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木兰行为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则可以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观察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的表现,如他们是否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否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这些都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而引入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也能够增强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其中,同伴评价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木兰诗》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对方对诗歌的解读和表达,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相互理解,还能促进他们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自我评价则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学习《木兰诗》后,自我评价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这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成就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3 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的互动效应

评价改革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寓言里的蚊子和狮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寓言的寓意。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更需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当教师采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时,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地进行调整,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评价体系的重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结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评价体系的重构,可以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与评价改革的融合研究,探索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学策略与评价模式,为初中语文教育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靳晓杰.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四所中学为例[D].江苏:扬州大学,2022.

[2]付文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17):36-37.

[3]于立玟.顾黄初语文教育“生活观”及其对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吉林:延边大学,20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