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融合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班主任在学生学习生涯中除了担任学科教师之外,同时也担任学生的人生导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需要在管理好班级的整体纪律和氛围的同时关注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为了让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得到落实,让生本理念得到有效实施,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激励理论与班级管理工作融合实施策略,希望推动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优势,得到有效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激励理论融合
引言
激励理论符合初中生的心理、情感和行为特征,其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引用,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中紧跟新课改的潮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发挥积极的影响,进而显著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在激励理论融合下,初中生能够获得由内而外渴望成长和进步的动机,在激励理论科学实施过程中突破传统观念带来的思想限制,全面成长为德智体美劳综合性人才[1]。
一、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公平激励教育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偏向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一定会忽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长时间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初中班级两极分化严重,管理教育工作再难以顺利进行。同时,还会因为班主任思想存在偏见,给优秀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未能从根本上发展初中阶段教育事业。因此,在管理工作与激励理论融合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公平激励教育尽快得到落实,有效给予班级整体学生发展方向与目标,让其获得个性化成长。
赞扬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它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成绩优异学生身上,更能够用来寻找成绩较差学生身上的出众之处,给班级所有学生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这样一来,成绩优异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自身付出的努力与发展,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在班主任一声声赞扬中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同样,赞扬更能让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每位学生在赞扬性语言激励下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进一步获得精神世界的满足。
二、改良管理方式,高效实施激励教育
长久以来,初中班级管理都是通过硬性要求的方式实现,不仅严格约束学生们言行,更对其生活中各种行为举止加以规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新时代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最好的方法。随着我国物质生活的发展,初中阶段学生会因为青春期影响浮出各种叛逆心理,再加以应用硬性管理要求,且不说未能达成以往效果,甚至还会损伤学生们健康心灵。对此,班主任要改良管理方式,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的方式让硬性管理转变为学生可以接受的激励教育,帮助学生战胜挫折,培养毅力和坚韧性,同时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一味的实施挫折教育,智慧让学生们在自尊心受挫和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心理承受压力较小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改良初中班级管理方式已经是时代发展必然要求,身为班主任要细心观察,运用体育竞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把握住任何鼓励学生的机会落实激励教育理念,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闪闪发光。这种方式下能有效改进硬性管理教育遗留的各种问题,让初中生在激励理念中得到更加自信的成长。
三、走进实际生活,运用关怀实施激励
班主任可谓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教师,他们不仅要和学生个体打交道,更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能全方位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但一些情况下会因为自己身份特殊难以起到有效引领和指导作用。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应用激励教育理念发展语言艺术,进而通过运用关怀的语言和想法走进学生实际生活,预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真正有意义的提升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核心价值[2]。
身为班主任要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深入班级内部,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状况以及分析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进而能够针对学生近段时间表现实现有效激励教育。像一些学生除了学校时间外,更会在生活中长时间沉浸于知识世界,班主任要运用合理的语言提醒他们劳逸结合;对于将经常将学习抛之脑后的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和兴趣爱好利用激励理念发掘运动天赋。通过班主任在合情合理情境下采取激励性的语言、赞许的微笑和实际的帮助等,既能增进师生情感沟通,还会帮助学生们渐渐抵消抗拒心理,慢慢走上正确的学习方向,甚至是生活的方向。
四、实施目标激励,培养自主发展意识
初中班级管理要从集体角度设置一个较为合适的目标,通过激励的方式会让学生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班主任可以将大目标细化为小步骤,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追求,从而给予他们成长自信心,并能让激励教育理念真正完成与初中班级管理融合,助力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与活跃的情绪下获得更高的成就与发展。对此,班主任在实施任何内容教育时,都要目标具体、可量化并可操作,进而对于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的学生,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奖品、特殊待遇或其他形式的奖励,以便学生在积极性与成就感熏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结束语
从具体实践来看,激励教育理论确实给初中班级管理带来有效教育成果,但实施过程中除了要求班主任注重激励教育作用之外,更要关注学生们主体地位,以合理、适时激励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成功喜悦。也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满足初中阶段学生内在需求,并激励他们获得我发展和成长的动力,有效确保初中班主任工作全面育人目标更加充分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雯.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融合策略研究[J].教师,2024,(23):12-14.
[2]孙隆.融合激励理论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实践[J].家长,2024,(17):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