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与道法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性探讨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不仅包含着对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育,更需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价值观念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跨学科教学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与道法学科相融合,以此提升跨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
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在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学习并应用语文,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这意味着跨学科教学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跨学科教学,能够推动学生多学科素质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符合教育发展方向。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语言和应用语言的重要学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语文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着较大关联,两者跨学科教学具有可行性。
1 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的价值
融合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思维等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迎合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通过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发展,而道德与法治则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通过将其语文和道法学科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道德素养,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语文素养、法治素养得到同步发展,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1]。其次,语文和道法学科融合教学,还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限制,不再让学科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阻碍,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扩宽学习视野,提升综合能力。将道法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能够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围绕道德相关的文学作品展开融合教学,能够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上去综合思考道德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道德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养成正确的道德标准。 除此之外,融合教学下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教师可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形式,将语文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语文及道法学科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语文学科不再是单纯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与未来发展相关的能力,道法学科将道德、法治相关问题融入到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辨能力,促进多项能力发展,满足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
2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与道法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2.1注重学科融合理念的渗透
立足核心素养下,要想实现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一方面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融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科融合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理念,推动学科间的深度融合。融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坚实的语文学科基础和良好的道法学科知识,明确两个学科间的相似与差异,挖掘道法学科与语文融合的切入点,为融合教学创造良好条件。学校要认识到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多种培训渠道和研讨活动,加深教师对道法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并且树立良好的学科视野,对道法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给予关注,形成学科融合教学理念[2]。而在融合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深入理解融合教学的内涵,融合并不是将道法知识浅显的纳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而是寻求学科间的本质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此,教师可有意识的选取与道法学科相关的知识点或文学作品进行探讨,让学生分析其中出现的道德或法治问题。并积极组织多种跨学科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以道法知识支撑项目开展,实现深度融合。
2.2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
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学科融合意识,完善教学准备,在融合教学前制定对应的教育方案,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思考语文与道法学科间的有机融合途径,明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据此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社会上热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作为写作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其次,教师在融合教学中要重视对切入点的选择,以特定话题或案例作为切入点,实现道法与语文知识的有效融合。如“地铁让座”相关的道法问题频出,一方面是年轻人主动为老年人让座,另一方面则是老年人“倚老卖老”强制让别人让座,通过播放对应的社会问题视频,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同时。需要利用道法学科相关知识来建立自身的观念并提供依据,最后经由文章表现出来,是语文和道法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3]。
2.3重视学生的反馈建议
融合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反馈,借由学生反馈教师能够针对性的调整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推动融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融合教学的适应情况,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都存在差异,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以此保障融合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游戏等作为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和道法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间要注重交流协作,语文教师要积极与道法教师进行交流合作,针对教学案例共同分析探讨,能够更好的找到教学中的问题并改进,保障跨学科教学的有序推进,显示出较高的教学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和道法学科间的融合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要认识到跨学科教学的价值,并通过加深对融合教学理念的认知、转变教学思维等形式,为融合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核心素养养成。
参考文献:
[1]廖红玲,江百灵.在“双减”中做好融合育人的加法——以“语文+道德与法治”双师教学模式打造活力课堂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4,(2 0):39-41.
[2]刘丹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语文跨学科的融合[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7):38-39.
[3]郭喆.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1):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