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匠心独运:民族共融下的提综技艺在艺术创意中的文化传承与教学探索

徐晶 陈一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00期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4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提综技艺在各民族传统编织工艺中都有运用,并不断交融完善,适当的运用可以极大的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实用性,更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成为艺术设计创新实验的载体。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结合自己科研和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提综技术融入到现代艺术创意设计中,并共同创造一个多元和谐、文化共融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提综;创意;实验

一、民族共融背景下提综技艺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

编织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达的形式,也是手工艺传统和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传统织物中的图案通常受到工艺技术的限制,但提综技术使设计者不再受限于简单的重复花纹,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创意。

在民族共融的背景下,提综技术的应用更是意义深远。它不仅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技艺的交流与融合,还为各民族传统图案和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平台。通过将不同民族的图案和色彩融入编织作品中,设计者能够创造出既展现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审美的纺织品,从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这些作品不仅在物理上拥有厚度、柔软性和质感,增强了与环境的互动性,而且在触觉和视觉上为观者提供了双重体验,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成为民族共融和文化传承的生动见证。通过这种方式,提综技术不仅丰富了编织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搭建了桥梁,共同编织出一个多元和谐、文化共融的美好未来。

提综技术也被称为提花,是提花编织中控制经纱的关键工艺,通过提综装置,织机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控制不同的经纱上下运动,进而形成各种复杂的图案和纹样。这项技术突破了单一材质和单一颜色织物的局限,使得设计者可以用多种颜色和材质自由组合,打造出具有层次感和艺术美感的纺织品。

二、提综技艺历史的流变与当代状况

提综技术的发展构成了编织的工业化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宋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就详细记载了提综织机的关键:“中以交竹二度,一上一下间丝,然后极于筘内”(乃服·经具),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就是全世界最早使用多提综机构和多踏板的纺织机,这台织机通过综片和踏板联动将双手从提综杆的步骤中解放出来。使得华丽的云锦和蜀锦成为可能。

在西方,编织机的发展是在工业革命和一代代能工巧匠的基础上发展的,法国人发明了并普及到全世界的贾卡织布机(Jacquard loom),这种织机减少了人力,大幅提升了效率。

在19世纪二十年代,著德国包豪斯学校纺织工作坊的主任Gunta Stölzl是现代纺织设计的开创者,她及其弟子比如安妮·阿尔伯斯(Anni Albers)通过结合技术创新与设计美学,在教学和科研中创造性地使用贾卡织布机,使设计师能够多层次的自由地表达创意,从而打造出具有层次感和艺术美感的纺织品,实现了设计师和工匠的融合。

今天的市场上,使用提综技艺的手工创意产品仍然是较为小众的文化产品,市场上良莠不齐,而那些传承文化,体现现代生活的高品质手工创意产品仍然缺乏。

三、如何将提综技艺融入创意开发与制作

1. 改善提综工艺以适应创意产品设计需要

作为资深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设计感到困难的一点在于,提综技艺以复杂和精致的图案难以掌握,需要长期的训练。现代的编织机设计中西方的传统织机都有高效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是针对大批量生产和熟练工人的,过于复杂,难于学习,同时灵活性和容错度不够。而在编织实践中,现有的编织流程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打纬,选综开口这些重复劳动上。

机器设备的改进:笔者在研究历史上各种不同编织机的特点上,进行了民族编织实验室织机(中南民族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的编织机改进增强,在传统大型手动立式编织机上进行了打纬装置设计改造方案(图 1)。成果包括设计图纸、文字说明、实物照片和使用反馈的全套改进。通过改进,清晰和明确了创意织造过程

编织的五大运动:送经、卷曲、开口、引纬、打纬。送经与卷曲是原料与成品在经向的传送,引纬和打纬是将纬线输入并且织入织物,而开口则决定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和主题。提综就是一次性提起多根纬线,是为了形成编织的开口。开口是指通过和经线垂直的综线将经线按照织物组织规律分开成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这个就是开口,再将纬线织入开口,并打紧纬线,完成一次织造运动。现有的实验室织布机属于基本款型,不具备专门的提综与打纬功能。通过现代技术提升手工提花编织的创造性和便捷性,让年轻学生更加容易上手实现自己的创意。

图案简化与重用:当代创意产品往往不以复杂繁难的图案为唯一标准,而是突出个性与创新。以往的提综图案往往复杂和精致的图案为特点。通过设计更加简洁的图案,同时将这些图案转译到不同的提综装置。不仅降低了手工编织的难度,还能加快制作进程。

分层次工序设计:挑经需要手动数每一根线,并将这些图案记在心里,而打纬需要手动一根一根打紧,这些对初学者而言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使用混合编织方式:将提综与其他编织技术结合使用,在保证美观效果的同时减少复杂的提花部分。

2. 设计主题符合现代生活,融入中华民族的特色美学

传统主题图案过于复杂,背景历史离当代生活太远,年轻人难以领会。与年轻一代的生活体验结合,设计师需要通过创新和现代化的方式对这些传统元素进行重新诠释。

汉服国潮:今天的年轻人,汉服等传统服饰成为了最时尚的爱好,提综技艺特别适合通过在汉服的衣领、袖口、衣摆等边缘加入精美的祥云、花鸟、山水、龙凤图案;提综技艺的腰带和束带可以用于汉服的搭配,编织腰带不仅实用,还能作为装饰件,增添服饰的古朴感;传统的盘扣也可用提花,更具民族风情;提花编织的下摆可增强下半身的厚重感和立体感,让整个汉服更具层次感和流动性。

3. 跨工艺结合激发创意

在创意产品的设计中,往往各门工艺美术划定各自护城河,清晰区别各自界限,然而文创产品的创意开发需要动态的,发展性的传承,工艺大师的既有框架不应成为制造力的阻碍。

四、结语

总之,将提综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相结合,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士不断努力,肩负起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和愿景,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贡献。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创造一个多元和谐、文化共融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徐晶.相与为一:艺术设计开放实验教学中的多元发展探索[J].装饰,2015,(05):96-9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5.05.031.

[2]徐晶,陈一.数字化视角下民族手工艺传承和创新的教学探索[J].美术文献,2020(03):80-81.DOI:10.16585/j.cnki.mswx.2020.03.039.

[3]徐晶,陈一.慎思明辩:研讨式教学在民族民间美术课程中的运用[J].装饰,2018,(04):77-79.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8.04.015.

支持基金:本项目受到《民族手工编织机优化改造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24实验室研究项目,SYYJ2024012),《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模型实验课程设计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23校级教研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

徐晶,197907,女,武汉人,汉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公共艺术;

陈一,197905,男,武汉人,汉族,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艺术,公共艺术。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