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探究
摘要:在当前教育变革的环境中,提升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适应性和即时影响力,以吸引学生兴趣并触动其心灵的德育实践,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创新挑战。强化德育与语文课程的深度融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特别是“立德树人”核心理念的关键路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德育有效嵌入小学语文教学,阐述其内在价值。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小学语文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成为德育教育的温床。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德育;
教育工作者应当立足于培养关键能力的理论框架,设计富有成效的语文教学实践,确保语文课程在塑造个体品格上发挥其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个体成长的关键路径,学科教学不仅关乎学术知识的传授,更需深层次地融入德育元素,这是顺应时代变迁的必然要求。然而,现实中,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操作手法存在问题,教学形式相对单一,这些都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成了障碍。以下是我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结合核心素养视角渗透德育的策略探讨,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
当前,随着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我们认识到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局限于教材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内涵,同时兼顾每个学生的独特成长需求,精心策划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样,德育的力量如同润物细无声,自然而然地塑造了学生的道德观念,促使他们在学术探索中内化为积极的行为准则,从而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结构中,教学策略往往侧重于基础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培养,却忽视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容易引发部分学生对单调教学和乏味内容的反感,甚至滋生出学习倦怠。然而,一旦德育元素被纳入教学体系,情况便有所改观。学生们在习得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入领悟德育的核心理念,接触到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和新颖的信息来源,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不仅要深入理解文本的精髓,而且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从中揭示语言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还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剖析和学习作者写作策略的能力。这种学习不仅为他们未来撰写文章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资源,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其在语言运用上更加娴熟和自如。
以探讨《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为例,教学初始,教师可采用交互式教学策略,首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呈现圆明园辉煌时期的壮丽景观,以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引入历史转折点,播放精心剪辑的圆明园遭受破坏后的对比画面,这种视觉冲击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为何如此辉煌的园林会遭遇如此厄运?”这样的悬念引导他们深入文本。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理解作者如何细腻描绘圆明园的昔日繁华,再与毁灭的场景形成鲜明对照,借此传递出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尊重以及对侵略者暴行的痛惜。同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全局视角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批判思维,强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德育目标自然融入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相得益彰,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双重达成。
(二)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
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应注重实践与创新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以个人生活经历为依托,进行团队协作式的学习探索。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营造出积极的学习空间,还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道德情操,同时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深度热爱和主动求知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在探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策略时,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通过讲述揭示其中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角色构建。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设计一项创新的实践活动——“神话剧场大赛”。这项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自主创作并演绎神话故事,这不仅能够点燃他们对语文探索的热情,培养他们高尚的艺术品味,而且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们树立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意识,成为文化传递的积极参与者。
(三)运用多元评价
教学评估不仅是教育旅程的关键支柱,新教育大纲提倡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无缝融合,倡导教师灵活运用多元评价策略,以强化评价的引导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元素,当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使命后,教师应当通过细致观察他们的课堂行为,全面考量他们的学习动态和成长速度,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深度整合性。
以探索《海底世界》这堂课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领略海洋世界的神秘与壮丽,还巧妙地融入现实议题,揭示环境退化的现状,借此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意识,培养他们珍视资源、保持环境整洁的行为习惯。借助全面的评价工具,教师能够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和品德教育成果,从而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能精准对接,驱动小学语文教育的持续优化和进步。
三、结语
总结分析,鉴于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为了挖掘语文课程的教化潜力,教师应当聚焦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嵌入德育元素。教师需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特性和新课程标准,巧妙地架设起学科知识与道德教育的交互桥梁,引领他们通向知识与品德双丰收的航道。我们有理由期待,通过全体教师的耕耘,小学语文教学的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并逐渐确立其作为德育核心承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世妍.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3,(34):36-38.
[2]刘逢彦.加强小学语文德育,完美发挥德育功能[J].启迪与智慧(上),2022,(08):82-84.
[3]于丽红.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2,(28):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