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提升幼儿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实践探究

韦虹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12期
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宁华侨投资区 第一幼儿园 广西 530105

摘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坚持保教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方式就十分关键,高质量的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推动幼儿全面成长。基于此,文本将结合实践案例,对幼儿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保育教育;高质量;评估指南;师幼互动

前言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师幼互动是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核心因素,2021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则为教师开展师幼互动活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幼儿教师需要在互动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对情感情绪、认知、技能发展、学习品质、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回应。同时,在互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幼儿成长为导向,注重对活动资源的合理应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互动机会,激发幼儿主动参与。

1.以保育教育为指引,明确师幼互动的实践目标

在《评估指南》中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有着明确指导,而教师在开展相关活动时,要依据保育教育要求明确实践目标。

活动前,教师要与幼儿构建良好情感纽带,明确幼儿在活动中的计划和目标。活动中,需要对幼儿进行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展现出对幼儿的关注和理解。并且需要及时察觉到幼儿游戏发展状况,并及时给予回应和支持[1]。此外,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注重教师言行对幼儿的正确引导,借助日常的活动和游戏,加强师幼互动增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目标感。

例如,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教师在游戏开始前与幼儿做建构计划,鼓励幼儿自己说出计划表内想要搭建的城堡样子,确定了计划,在游戏时,教师认真观察幼儿搭建过程,当发现有幼儿因材料不够而发愁时,教师及时引导大家一起想办法进行材料互通共享可利用的建构材料。而且,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布鲁姆提问法以及开放性用语和幼儿沟通,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当有幼儿主动分享材料时,教师可强化这种良好行为,帮助幼儿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完成搭建城堡这个目标的信心。

2.以幼儿成长为导向,整合师幼互动的活动资源

在《评估指南》视域下,丰富的互动资源对于提升互动质量而言至关重要。教师应依据幼儿学习需求,全面整合活动资源。

首先,可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设计契合幼儿成长的师幼互动活动,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集体(小组、个人)活动、主题课程活动以及节庆活动、社会活动、亲子户外课堂,以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为主题,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其次,教师可利用小组讨论、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幼儿更轻松地与教师互动。为增强互动效果,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呈现更丰富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例如,幼儿园开展“我爱我家”主题课程活动。教师先在教室设置了不同区域,有家庭照片展示区、“我为家人做礼物”手工区等。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家庭趣事。接着小组讨论家庭成员的分工,幼儿们积极发言。然后是手工制作环节,幼儿们制作家庭树,用彩泥捏出家人。教师还播放了家庭主题的多媒体动画,加深幼儿对家庭概念的理解。在亲子户外课堂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家庭寻宝游戏。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让幼儿兴趣浓厚,互动效果良好,幼儿在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3.以活动拓展为内容,提高师幼互动的实践质量

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评估指南》中的要求,为幼儿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增强幼儿全方位的体验。首先,活动的形式不能仅局限在室内,还需要将活动场所向室外拓展,在幼儿参与室外活动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互动,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2]。其次,为了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幼儿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魅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团队合作任务,让幼儿在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完成之后与教师进行分享,方便教师对幼儿进行进一步引导。

例如,幼儿园开展“公园探险”活动。教师把幼儿带到公园,开启探险之旅。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花草树木、寻找小昆虫。像有的幼儿对蚂蚁感兴趣,教师就和他们一起研究蚂蚁的洞穴以及行动路线。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游戏,如接力拼图,拼图内容是公园地图。幼儿分组合作,完成后向教师分享过程,有小组提到分工问题,教师便引导幼儿理解合理分工对团队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师幼互动质量。

4.明确保育教育标准,建立保育评估的反馈机制

《评估指南》以及《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中对保育教育的标准进行了明确描述,这些标准涵盖了幼儿生活照料、习惯培养、学习引导等多方面内容。比如,在生活照料方面,对幼儿进餐、午睡等环节的护理标准有细致规定;在习惯培养上,明确了良好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培养方向。

而为了对教师的教育成果进行评价,幼儿园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反馈机制。这个机制应包括多维度的信息收集,如教师的自我评估、幼儿的反馈、家长的意见等。例如,可以设计简单有趣的问卷让幼儿回答,了解他们对教师保育教育行为的感受。同时,通过家长会、线上沟通等方式收集家长的看法。

以某幼儿园为例,该园依据相关标准制定了详细的保育教育评价体系。在幼儿健康管理方面,标准规定要保证幼儿每日不低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教师按此执行后,通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和体能变化进行自我评估。同时,幼儿园向幼儿发放了印有卡通图案的小卡片问卷,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有的幼儿选择了“森林探险”游戏,教师就知道这类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更受青睐。在习惯培养上,从家长处得到反馈,幼儿在家能主动洗手了,这体现出教师在园教育的成果。

而反馈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幼儿再次互动的过程[3]。教师根据反馈,与幼儿进一步交流,若幼儿反馈午睡环境不够舒适,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改善方法,让幼儿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提升了保育教育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良好互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有效的互动策略,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幼儿园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持续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延方,廖梦怡,王小鹤,等.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的现状、类别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24,39(4):105-113.

[2]戴双翔,刘霞,王婵,等.基于一日活动情境的幼儿园师幼互动评价量表编制与验证[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4):59-76.

[3]文彦茹,王军利.乡镇普惠性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及其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预测作用[J].幼儿教育,2023(3):9-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