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雪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17期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连山乡小学 湖南怀化 418301

摘要:当前教育变革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为此,教师必须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正是对此的积极应对,它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面发展,培养自主合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分层教学还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凸显了教育的个性化与差异化特点,显著优化了教学成果。该方法通过精确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保障了每位学生在适宜自己的学习步伐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为打造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自主能力

分层教学着重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依据学生实际设计多层次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选学习内容与方式,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分层教学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形式,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共同进步,培养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及社交能力。在此环境中,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二)助力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全面关注学生发展,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与技能,注重提升运算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思维。在情感态度方面,分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乐趣与成就感。同时,它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全面促进了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任务,开展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明确教学任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需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精确把握每堂课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任务。随后,将任务分层,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完成相应任务后,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统计基础,学会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并绘制简单图表。为此,教师应细化教学任务,为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个性化目标,既助其达成学习要求,又激发学习动力。实际教学中,教师采取以下分层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如班级午餐选择引入统计概念,让学生全员参与数据收集与整理。对基础薄弱学生,教师引导绘制条形统计图,体验统计乐趣;中等水平学生则分析数据,如探讨最受欢迎午餐;基础好学生则设计复杂统计调查,如跨年级午餐选择比较,绘制折线图或扇形图,并撰写统计报告分享见解。这样的分层教学确保各层次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知识,更学会如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微课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资源,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数学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制作或搜集多样化的微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选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分发难度各异的微课,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微课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点。

以“轴对称和平移”单元为例,针对基础层学生,教师精选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微课,详细阐释轴对称与平移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加深理解。微课内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留言提问,教师即时回复,确保学习支持。对于巩固层学生,微课则融入了更多拓展内容及探究题,如通过折纸、绘图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轴对称与平移的性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分层教学,能让各层次学生在适宜的学习环境中高效掌握数学知识。此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学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为数学教学增添了更多便捷与可能性。

(三)做好课后巩固,对作业进行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巩固对深化课堂知识理解与记忆极为关键。然而,传统模式下的统一课后作业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既增加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负担,也阻碍了优秀学生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法,对课后作业进行差异化设计,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宜的难度下获得充分练习与成长。

以小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为让学生掌握相关性质、面积计算及应用,教师应考虑学生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基础薄弱学生可通过作业巩固基础,而优秀学生则能激发探索欲,促进思维发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的难度下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可设计以下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层:设计基于课本例题的基础练习题,如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识别梯形等,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性质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能力提升层:提供综合应用题,如根据条件绘制图形并计算面积,或解决家中客厅地砖铺设问题(近似看作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探究层:设计挑战性探究题,如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间的关系,或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另一种证明方法。此层次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展示和挑战自我的平台。通过分层作业设计,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难度的练习,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侧重于依据学生各异的学习能力和层次实施差异化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此法,能让教师更精准地应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助力每位学生充分挖掘数学潜能,进而达成既高效又个性化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彭.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黑河教育,2021(5):68-69.

[2]林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4):82-84.

[3]罗彦林.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2(23):72-7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