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郑建文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17期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石桥中学 641401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与能力层次,如何实现有效的教学与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帮助,成为教育实践中亟待优化的环节。传统的“教—学—评”模式往往存在割裂的现象,即教学内容与评价方式没有紧密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实践的深化,传统的“教—学—评”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许多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常常呈现脱节,教学评估与教学活动也往往割裂,未能有效地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和数学成绩的波动。因此,如何实现“教—学—评”三者的有机统一,成为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传统“教—学—评”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评”模式通常存在教师主导过强、学生参与不足、评价滞后等问题。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通常在课堂中扮演着知识传递者的角色,重点在于将预定的知识点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自主思考和积极参与的机会[1]。课堂教学与评价机制之间也缺乏有效的衔接,教师更多依赖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的总结性评价,而没有通过过程性评价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主动地探索与实践,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与支持者。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展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思维发展相结合。因此,“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理论

形成性评价理论强调评价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的检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持续观察和反馈,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确保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这与“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理念高度契合。

(三)学习者中心的教学观念

该教学观念主张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教学与评价的结合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进步,而不仅仅是终结性的考试成绩。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框架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应保持一致。教师应明确课堂目标,不仅关注知识点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解题能力的提升。同时,评价目标也应围绕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互动性

教师在课堂中应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包括教师讲解、示范,又包括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2]。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主动思考、实践与反馈。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实时性

教学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除了期末考试,教师还应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作业评阅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课堂活动,提供适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基于“一致性”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师首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目标,确保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与层次性。同时,教师应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与探索精神。例如,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决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三)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互动、作业检查、讨论反馈等手段,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与难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同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其调整学习策略,弥补知识的不足。

结论

总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方式的融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确保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促进其深度学习与思维发展。这种模式强调课堂中的互动与反馈,使得教学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既关注知识传授,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8):65-67.

[2]徐敏标。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1(6):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