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初中化学教师开始重视实验教学。而若想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优化健全教学体系。基于此,文章全面探索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进,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开始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初中教师关注的焦点课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更多元化的要求。作为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培育学生探究精神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和影响下,初中化学往往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教学的受关注度和受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其实施情况也未满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强化化学实验教学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化学反应的原理,熟悉进行实验的操作,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对化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探究过程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1.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转变更新化学实验教学观念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推动和引导下,及时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深入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关键性,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时,化学教师也必须明确学生才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但把控实验整体和细节的仍为学生[1]。教师应发挥自身指导作用,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分析和阐述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时,化学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以及食盐的用途,初步了解粗盐提纯过程中所涉及的过滤和蒸发等方面的化学知识,接下来教师便可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教学来加深学生对过滤和蒸发等化学操作的认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正式进入实验教学阶段后,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收集并整理所需的实验器材,在为学生明确列出粗盐提纯所需经过的溶解、过滤和蒸发步骤后,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实验的安全问题,在开始实验前与实验过程中,都要反复和学生强调需注意的问题,保证学生实验中的安全。在让学生按照粗盐提纯的具体步骤进行操作,完成实验后,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得到的相应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或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能助力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2.优化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时,初中化学教师需充分优化实验设计,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实验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实验结束后,带领和督促学生讨论,以达到与预期相符的实验教学效果[2]。实验教学设计还需严格按照课堂教学知识展开,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之前,需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实验教学开展期间还需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理念,教师不可一味主导实验课堂,但需要发挥引导和把控方向的作用,防止实验过程出现偏差。在提高学生实验教学参与度的基础上,全面激发起实验兴趣[3]。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例,在学习该内容时,教师需带领学生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做出猜想,之后通过设计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分析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并通过评估是否存在变质后的产物碳酸钠而进行相关判断。实验设计过程中,可加入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或稀酸盐来观察实验现象,以此获取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结果,同时还需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根据实验对象和实验目的的不同,将前后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分析,加深理解实验设计的同时,也对实验的方法和思想进行总结提炼,形成科学探究思维。在完善且严谨的化学实验设计的帮助下,学生便能更自主、顺利地完成实验过程,保障了实验的流畅性和规范性。而在实验期间,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讨论使得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对实验方法与思想的归纳生成,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确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由于学生对实验流程、操作等不熟悉,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效率,尤其是对于一些过程比较复杂、步骤较多的实验,在固定的时间内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整个实验任务,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准备实验教学时,就要设计规划好整个过程的步骤,合理分配任务,有效整合环节,指导学生明确实验中的每个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这样,学生们就能在实验过程中提高效率,顺利完成教研教学活动。
3.将实验教学和学生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开展,化学实验必须具备实践性趣味性,可行性和实操性等特征。因此,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时,初中化学教师需拉近实验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凸显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践应用性,进而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4]。
以人教2024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水资源及其利用》为例子,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通过实验过程,让学生熟悉沉淀、过滤、蒸馏的实验操作,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参与以身边“常见物质的净化”为主题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净化水的各种方法。还可以结合跨学科实践活动,由学生将已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设计、制作简易净水器,并将实验过程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产生更浓厚的求知欲望。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丰富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掌握更多化学知识,感知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创新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陈世龙.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02):114-116.
[2]李兵兵.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1,(92):109-111.
[3]李江波.初探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08):85-86.
[4]吴军.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学周刊, 2020,(3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