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王小倩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34期
永昌县第四幼儿园 737200

摘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民族团结教育在这一阶段不仅有助于幼儿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能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重点关注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设计、亲子互动促进民族认同以及故事分享增进文化理解等方面。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民族团结;实施策略

前言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对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受幼儿园、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还能够为幼儿今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将通过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本民族的文化特征;通过亲子互动,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通过故事分享的方式,帮助幼儿拓展视野,增进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一、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设计

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好奇心和认同感[1]。在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可以围绕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服饰、音乐和舞蹈等元素进行深入探讨。例如,针对民族节日,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各民族的传统习俗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够体验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还能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上,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手工制作和民俗游戏等环节。幼儿在参与角色扮演时,可以穿着各民族的服饰,体验传统的节庆活动,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直观感受。手工制作则可以让幼儿在动手中了解民族工艺,学习制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

在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的设计中,教师的引导与组织至关重要。活动中可以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体验。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活动的文化传递,确保每个民族文化的表现都真实而富有代表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邀请来自不同民族的家长或社区成员参与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讲述和展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此外,教师应设计活动评估机制,以便在活动结束后收集幼儿的反馈与反思,及时调整和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

二、亲子互动促进民族认同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孩子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当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民族文化活动时,孩子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感知不同民族的风俗、传统与价值观。例如,在节庆活动中,家长可以通过讲述民族故事、展示民族服饰和参与传统游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民族团结的理念。在此过程中,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也在不断增强,孩子在看到父母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时,自然会受到感染,形成积极的民族认同。

此外,亲子互动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桥梁,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与孩子讨论民族团结的意义,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当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参与多民族活动时,幼儿会逐渐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意识到不同民族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宽容和尊重的态度。例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与来自不同民族背景的小朋友交往,分享各自的文化特色,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和认同。亲子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有效营造出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使孩子在互动中不仅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也培养起对其他民族的欣赏和尊重。

三、故事分享增进文化理解

故事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信仰与价值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或经典寓言,向幼儿讲述。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肢体动作和表情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设定,让幼儿在参与互动时,能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此外,故事分享还能够促进幼儿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通过集体阅读和讨论故事,孩子们不仅能够分享各自的理解,还能交流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故事中的不同民族角色的相似与差异,帮助幼儿认识到,尽管文化背景不同,大家都拥有共同的情感和追求,像家庭、友谊与快乐。在班级活动中,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重现故事情节,可以让幼儿在互动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体验。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诸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总结

通过对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民族团结教育实施策略的探讨,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亲子互动和故事分享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幼儿的民族认同与文化理解。设计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和体验自己的民族文化;亲子互动则加强了家庭在民族教育中的作用,使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故事分享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多元文化的平台,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参考文献:

[1]吴敢太,陈钰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民族团结教育新篇章——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幼儿园为例[J].西藏教育,2023,(09):18-20.

[2]黎泽彦.民族团结主题绘本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界,2021,(5 2):91-9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