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王凯妍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34期
宁德师范学院 352100

摘要:初中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法;实践能力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新课程标准(新课标)为数学教师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其中“情境”一词的频繁出现凸显了其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新课标特别强调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学习科学正从“离身”转向“具身”,更加关注身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强调身体对心智或认知的影响。具身学习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其学习活动具有涉身性、体验性和嵌入性等特点,这与情境教学法中通过创造生动具体的场景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理念不谋而合。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模拟或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构建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在设计情境时,应遵循诱发性、目的性、关联性、适宜性、育人性和多样性等原则,以确保情境的有效性和教学的成功。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建构“大情境”,统领数学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一个“大情境”来统领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前后相互关联的情境链或情境群,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入到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系统化情境结构中,旨在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并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春游”的情境,这个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春游的不同阶段提出各种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春游需要租车,这就涉及到费用计算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春游中的野餐食物分配,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比例和分数的应用;春游地点的选择,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坐标系和距离公式的应用。这样的“大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而且能够将多个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构建“大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这些情境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基于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思维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采用基于实践活动的教学情境构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策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紧密结合,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使他们更积极地投身于学习过程。

实践活动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性质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测试解决方案,这些活动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升社交技能,还能通过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从多角度理解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全面地掌握知识。

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性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动手绘制图形,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这些关系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以及比较变化前后的异同。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利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而且避免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促进了思维的转换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基于实践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培养。教师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创设多样化情境,帮助学以致用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对于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无论是视觉学习者还是动手操作者,都能在多样化的情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情境,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多样化的情境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这种互动性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生活化情境:在教授百分比和比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家庭预算规划的情境。学生需要根据家庭成员的收入、支出和储蓄情况,计算不同类别(如食品、教育、娱乐)的支出比例,并提出合理的预算建议。这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理财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科技情境:在学习几何和三角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索宇宙的情境。学生需要计算不同天体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计算月相。这样的情境不仅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天文学中的应用,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游戏化情境:为了教授概率和统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棋盘游戏。学生通过掷骰子来决定步数,并在棋盘上前进。游戏中可以设置各种数学问题,如计算路径长度、解决概率问题等。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实践情境:在学习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学生需要收集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看法和需求,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提出改进建议。这种社会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情境,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背景和领域中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学以致用。教师在设计这些情境时,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学习情境教学相关理论,以理论支撑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冯艳秋,赵娟.从情景教学中落实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风,2023,(35):102-104

[2]吕玉秀.浅谈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11):20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