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探索

白瑜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33期
陕西开放大学 陕西西安市 710076

摘要:近几年,为了更好的培育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工作室。在工作室制下,高职学生既能亲自参与真实项目实践,还能借助校企合作,投身生产一线来锻炼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形成良好职业素养。而且通过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比赛,不仅能增加师生间的合作互动,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并能让他们在比赛过程中实现双创能力的发展。本文对高职院校工作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这一模式具体实施策略,希望可以给高职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室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

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基于此,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应运而生。这一教育体系模式有着特色优势,能够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对实践技能的掌握。而且,在工作室制下,高职学生的双创潜能会得到激发,他们的双创思维会得到增强,这对于他们以后就业或创业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构建思路

分析工作制下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可发现,这一模式的创建需对院校当前工作室及教师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先要充实工作室,也就是通过招聘让高职学生加入其中。等到他们加入工作室后,工作室指导教师就可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结合自身年级阶段,自愿组建若干兴趣小组。对于高职院校的工作室而言,其主导和日常运营分别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担负。在工作室成立初期,从指导老师角度来说,需及时将“双创”项目引入其中,之后各个兴趣小组就要发挥主力,通过相互合作完成项目,当然指导教师也会提供一些帮助[1]。等到工作室运行一段时间,各项运作都成熟之后,教师就可将项目引入交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负责这项工作,同时还要自行担负项目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工作室人员不断流,对于新加入的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二、基于工作室制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实施策略

(一)组建兴趣小组

在基于工作室制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中,兴趣小组的组建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首要步骤。在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就需根据自身的年级层次、个人兴趣,自由组建多个特色鲜明的兴趣小组。这些小组将会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围绕各自的兴趣方向进行深度学习与实践,旨在挖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组建过程中,指导老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实践项目,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确保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指导老师还会积极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的学习进展汇报和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来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与了解,还能让指导老师实现更为精准的指导。

(二)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

“以赛促学”是提升工作室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室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在实战中锻炼和提升自我。为了充分发挥“以赛促学”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工作室指导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赛,还需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指导[2]。一方面,高职院校会通过组织校内选拔赛,选拔出优秀的团队和项目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另一方面,学校还会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对参赛团队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提升竞争力。此外,学校还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荣誉证书,通过这些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通过参与职业比赛,高职学生们可以在实战中磨砺自己,实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发展。

(三)践行校企合作

工作室需积极践行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与企业的互动交流,把企业的实际操作场景引入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真实的生产流程。工作室指导老师可引入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项目作为教学实践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甚至共同参与项目开发,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他们未来的创业之路积累了必要的行业认知与技能基础。

(四)邀请企业家到学校讲座

高职院校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到学校进行讲座,这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启迪他们创新思维的有效方式[3]。企业家们凭借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创业指导和建议。在讲座中,企业家们会向学生介绍自己创业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过程,还会向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业心路历程,同时会通过互动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通过聆听企业家的讲座,高职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就感,还激发了他们的双创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

(五)兴趣小组和工作室人员定期开会交流

各兴趣小组内部以及工作室内部要定期开会交流,也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等开展交流讨论,指导老师也要积极参与到交流中来,以便及时掌握工作室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还需加强工作室现有成员和已毕业成员之间的联系,为今后创业做人脉积累。

三、结语

综上,基于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体系模式构建,需要组建兴趣小组,需要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还要践行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家到学校讲座,同时兴趣小组和工作室人员需定期开会交流,这样才能让高职工作室制发挥出更大效用,并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打好根基。

参考文献:

[1]陆秀英,阮殿旭.基于工作室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33):140-141.

[2]吴燕,孙兴民,步晓婷.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工作室模式分析[J].职业技术,2019,18(10):54-57.

[3]关淼,解艳.谈以工作室模式为载体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78-79.

课题来源: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2024年职业教育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工作室制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长安榴小莲”文创工作室为例》课题立项号:ZJS202411。

作者简介:姓名:白瑜,出生年月:1974年5月9日;性别:女;名族:汉;籍贯:陕西省绥德县;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国画;工作单位:陕西开放大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