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绘画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索

南江 张慧 陈妍 黄娇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33期
海南医科大学 海南海口 571199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挑战,介绍了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了将绘画疗法纳入课程体系、设计个性化绘画活动方案及提供专业培训等措施,强调其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绘画艺术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代表了一个正在经历重大心理和社会转型的人群,这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和压力等心理健康挑战的影响。根据中国和全球研究的数据,大约30%-50%的大学生报告了心理困扰的症状,常见的问题围绕着学业压力、职业不确定性和人际关系。尽管实施了各种干预方法,但由于污名化、高成本或缺乏可及性,咨询或药物等传统心理方法往往会遇到局限性。艺术治疗,特别是绘画,已经成为一种创新和引人入胜的干预手段,为个人提供了一种非言语媒介来表达情感、处理体验和探索内心世界。绘画艺术疗法通过创造性表达绕过认知障碍的能力使其特别适合解决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挑战。在国内外,它的受欢迎程度正在增长,为传统干预措施提供了一种文化敏感和资源高效的替代方案。本研究介绍绘画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强调其促进情绪表达、缓解压力、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的潜力。

二、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

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利用视觉艺术创作媒介来促进情感抒发、深化自我探索及推动个人成长的心理治疗方法,其在心理干预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效用。其核心优势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既安全又富有支持性的环境,使得个体能够借助艺术这一非言语的表达形式,有效地引导并呈现其潜意识层面的思绪与情感。在非言语情感处理机制中,绘画艺术疗法具备尤为显著的价值,它赋予了个体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用以传递那些难以通过言语直接传达的内心世界。

该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植根于三大核心理论框架之中:首要的是精神分析理论,其根源可追溯至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强调,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媒介,能够协助个体触及并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与经历,通过象征主义的运用,有效促进潜意识意识化。其次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特别是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原则,与绘画艺术疗法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该原则主张,通过创造性的自我表达,个体得以探索并确认自我身份,进而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这与绘画艺术疗法旨在促进个体成长与自我实现的目标高度一致。最后是表现性艺术疗法的贡献,该理论将艺术、音乐与运动等多种元素融合于一体,尤其以绘画作为核心表现形式,着重强调多感官创造力的治愈潜能,进一步拓展了绘画艺术疗法的应用范畴与深度。绘画艺术疗法的理论基础构建于深厚而多元的心理学理论之上,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治疗效果,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与拓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面临一系列心理健康挑战,其中压力管理不佳尤为突出。学业压力、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对未来规划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此外,人际关系问题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情绪健康和社交技能。许多人还在自我认同方面挣扎,在探索个人价值观、职业兴趣和身份形成时感到不确定和不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实施了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健康课程、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以及提供个人和团体咨询服务。虽然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一些心理压力,但范围仍然有限。传统的咨询模式可能无法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尤其是那些不习惯口头交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往往强调解决问题,而不是培养积极的心理特质和释放潜能。因此,探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方法仍然是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绘画艺术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心理干预手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价值。通过多样化的应用形式,如自由涂鸦释放创造力和表达情感、规定主题绘画如自画像增强自我认知、团体绘画增进社交技能和信任,以及完形绘画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艺术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提升自我意识和社交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些方法共同作用于学生,促进了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使绘画疗法成为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特别有效工具。为深化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加强学科交流,整合绘画疗法入课程体系

将绘画疗法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在整个学习周期内能够持续接触并深入理解这一创新的心理干预手段。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绘画作为自我表达和情感调节的工具,从而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可及性,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个人成长。

(二)设计个性化绘画活动方案

设计并举办有针对性的绘画工作坊,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的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方式。这些工作坊通过一系列精心组织的结构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专注且集中的氛围,使他们能够针对特定的心理健康目标进行探索和实践。在这些工作坊中,专业的引导者会利用绘画作为一种媒介,帮助学生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艺术元素,深入探索和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压力、挑战以及个人成长的需求。

(三)提供专业培训,支持辅导员绘画疗法应用

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至关重要。提供专业绘画疗法培训,能助其掌握技能,有效运用疗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系统化培训让辅导员深入理解绘画治疗理论与实践,熟悉各种形式的应用。这使他们能更精准识别问题、制定干预计划,指导学生通过艺术表达探索自我、处理情感、增强社交。

五、结论

绘画疗法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提供一种创新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我、释放压力、调节情绪,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工作者深入理解学生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未来,随着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绘画艺术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陈香姑,阳德华.浅析绘画治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27-28.

[2]董炎超.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J].心理学进展,2024,14(9):5.

[3]刘立娜,龙慧,褚天娇.绘画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23(27):44-46.

[4]李艳清,杨在攀,江铁成,等.绘画治疗的意义综述[J].青年时代,2014(18):98-98.

[5]赵海鹏,杜亚辉.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专业化特点及提升路径——以广州市高校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3):5.

基金项目:“禾田”绘画心理辅导员工作室(xgcsz2023-04);高校学生校园欺凌的影响机制研究(HYYB(F)2023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