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

邬倩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23期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赣州市潭东中心小学 341000

摘要: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范式日臻完善,促成了多个领域的深度变革,也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了更多可能。在“智能技术支持的教育”分支下,进行相关技术应用于语文课程教学这一方向的研究,符合语文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潮流,既具备较强理论价值,也具有诸多实践意义。本文选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利用相关技术赋能古诗词教学、惠及学生素养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言

古典诗词是过去的创作者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具有凝练的文本形式、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扎实的文化底蕴。品读、记忆和应用古诗词,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重点参与的一项持续性课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应用常规性的教学方法,还可以结合相关技术工具为古诗词教学注入生机活力。

一、助力自主预习

因为客观存在的语言障碍和创作背景差异,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语意、情感时常常遇到困难。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和教师指导空间相对有限,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前移,助力学生自主预习,督促学生提前解决相对简单的学习障碍,并且适当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自主预习环节适当引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以简化学习步骤和提高预习效果。

以《望洞庭》诗歌预习和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为例。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提前上传微课视频、预习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链接。在预习单中有“明背景”“赏诗景”“悟诗韵”三项任务,学生可以先观看微课视频,对《望洞庭》整首诗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并且记录下与这三项任务有关的要素。对古诗作品形成初步认识,学生可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输入板块中,输入类似如下的文本内容:“请用300字介绍望洞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请绘画湖水月亮交相辉映、湖面平静无波、千里洞庭湖尽收眼底的图像”“请生成符合《望洞庭》全文的音乐”。学生结合人工智能工具自动生成的内容,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观察古诗所描绘的景象,聆听代表古诗节奏的音乐以思考古诗韵味,为课上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二、创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师深化古诗词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应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关键平台,也是二者结合的又一有效阵地。关于教师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构建高效化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师一则可以借助技术工具梳理当前可用的多模态资源和有效填补教学空白,二则可以纠正学生在诗词诵读、语言理解、诗情体味等方面的学习偏差,三则可以协调多种资源促进语言建构、应用的落实。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长歌行》时,学生面对“晞”“焜”“华”等字时,常常出现误读,以及学生在不理解文意的情况下不懂得如何句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聆听朗读音频,然后自主朗读,并将朗读结果输入到人工智能朗读助手中,让助手对学生的朗读模式进行全方位分析,找出学生疏漏之处。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而无须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分析指导。

三、预防不当使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使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工具时,还要注意避免技术工具的不当使用。这里的不当使用不单纯指的是学生的不当使用,还包括教师的不当使用。规则简单、使用免费的人工智能工具越来越多,教师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模式中,势必要考虑学生是否会误用和滥用人工智能工具。例如,教师讲解《墨梅》这首咏物诗后,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基础知识和有效学习古诗的叙述手法,可以设计“与花草为伴,寻一份诗意”的七言诗仿写任务。教师设计这一学习任务后,大部分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自主完成作业,但也可能有部分学生使用便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完成这一任务。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前,需要先进行正确学习观念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技术工具应当赋能个体成长而非代替个体学习。教师也要及时跟进作业批改,并且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认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适当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此外,从教师的教学视角出发,教师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规避人工智能工具使用过程中的消极影响,避免被技术工具裹挟捆绑。教师一则要保持人工智能技术工具的辅助教学地位,二则要避免技术过度使用和媒介依赖,三则要结合学生学情不断更新技术工具的应用模式。技术工具的应用不应当占据古诗词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开展古诗词相关教学活动时,仍然要将古诗词语言特色分析、作品精神底色介绍、情感表达训练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除了立足于“内容”教学,教师还要以“人”为教学核心,通过技术工具,促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乃至人机之间的多维互动,并且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过度使用技术工具而导致的教师主位缺失。

结束语

综上,人工智能时代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教学挑战。在古诗词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结合技术工具的优势,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构建高效课堂,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使用模式,以及避免自己对技术工具的不当使用,以提高古诗词教学活动的综合效能,达到强化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植.AIGC赋能古诗词:千年文本与现代视听的交融[J].声屏世界, 2024(18):59-61.

[2]赵忱.以新破难趣而有效——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3(12):70-70.

[3]江西.创新导向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文渊(小学版), 2024(9):406-408.

[4]蒋梦宇.数字与诗意的碰撞——数字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考[J].文渊(小学版),2024(9):517-5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