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研究

刘珊珊
  
创新版媒体号
2024年244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建投教育乐嘟嘟龙海幼儿园 830000

摘要:2022年国家教育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标准、指明了方向。环境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简要分析《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必要性和相关要求,分析了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以期不断提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方法

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对幼儿园硬件和软件的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要重视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应围绕教育互动的主题,创设适宜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多样环境。主题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前,需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与家长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确保主题课的顺利开展。

一、《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必要性

(一)可帮助幼儿培养综合能力

在提高幼儿教育的大环境下,《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对于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指导,目的是引导幼儿自身兴趣发展,培养学习习惯,完善教育环境配置,满足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发育,本质上让教育回归个体,激发幼儿潜能,尊重个体差异,避免标准化和流水线教育的发生。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的创设,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感到教育的快乐,培养幼儿的综合实力,有益于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可强化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关键内容。在幼儿生长发育阶段,在游戏中认识自然,在学习中认识世界是幼儿园教育必要性的有效体现。对于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开发是幼儿教育机构的关注重点。例如:在创造环境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将环境作为积极学习、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幼儿认识自身特点的平台,还有多对幼儿的心理成长进行安抚和鼓励,帮助其快速成长,摆脱家长和传统教育的束缚。

(三)可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要对幼儿的性格和成长经历进行背调,根据幼儿的性格和成长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和环境创设,满足不同幼儿的性格喜好。例如:喜欢绘画和阅读的儿童要保证有足够的图书和绘画工具。喜欢运动的幼儿,要保证其充分的活动空间和展示舞台。不同幼儿要根据不同性格进行培养和引导,保证幼儿个体的特异性和学习教育的全面性,尊重每个幼儿的天性发展,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让教育变的多样和快乐。

二、《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要求

(一)基本原则

首先,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环境。其次,在创设环境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模式,以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此外,需要积极评估幼儿园环境创设项目的有效性及其实现预期教育价值的能力。最后,幼儿教育工作者只有对环境进行客观和全面的评估,才能识别职业缺陷,持续不断的对创设的环境进行改善与优化。

(二)主要内容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评估要求,以空间设施、玩具材料两方面的内容为主要指标,要求学前教育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的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促进幼儿的成长发展、适合年龄的特征、爱好、书籍等来促进教育和培训的全部潜力。包括如下:

第一,安全。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创设首先要确保安全,包括设施设备的安全、食品的安全、活动安全等,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二,舒适。幼儿园创设的环境要舒适,温度、湿度、光线等要适宜,室内外布置要温馨,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三,教育性。幼儿园创设的环境要具有教育意义,通过环境创设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培养其审美情趣、生活自理能力等。第四,互动性。幼儿园创设的环境要具有互动性,可促进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第五,丰富性。幼儿园创设的环境要丰富多样,应提供多种类型的玩具、教具和图书,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求。第六,自主性。幼儿园创设的环境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其有机会自己选择活动、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性和独立性。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物质环境、忽视环保工作

大多数幼儿园都比较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持续改善幼儿园的各项设施、教材、生活和学习材料,将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合理划分,从生活区、阅览室、游戏室和长椅扩展到小桌子、游戏柜等。创造幼儿最容易接触到的丰富有趣的区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下学习和成长。但是,很多幼儿园都忽视了幼儿自然环境的创设,幼儿缺少对自然的接触、缺少环保意识的培养、缺少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不利于其融入到多种多样的自然环境中。幼儿园关注物质环境、忽视环保工作,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会产生不利影响。采用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其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十分必要。

(二)教师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老师往往成为了主导,幼儿仅仅是参与其中,整个教育过程如同剧本一样进行演绎。幼儿参与积极性差,教育效果不佳,导致幼儿学习天性不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对之后的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逐渐降低,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全面发展的能力。

例如,幼儿园创设了材料区:环保材料区、操作材料区、废旧类材料区,利用屏风、材料框、展示架、各类橱柜划分相应的区域,也能在各个区域中提供较为丰富的游戏材料,不少教师甚至制作了好玩有趣的玩具美化班级环境。带着好奇心的幼儿乐于拥有教室里的所有物体,并得益于其认知能力和环境的活动而产生,所以更多的教师会单方面的包办整个过程,甚至不让幼儿主动触摸。教师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的做法是,在区域环境的改造中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过多干预,合理有效地规划各个游戏区域的环境,让幼儿的参与贯穿始终。

(三)环境资源不足、创设效果不佳

环境创设工作不是传统幼儿教育工作的内容,是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逐渐受到关注的。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起步晚,与国外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较低,一般以“看孩子”保证幼儿安全为第一,相对忽略幼儿的个性教育,特别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认知和理解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利用教育资源来引导教育幼儿,导致幼儿园环境创设效果不足,投入和汇报不成比例。另外,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不均匀,不同地区重视程度不一致,环境创设发展很难普及,即便有《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进行背书,多数幼儿园因为资金和生源等因素,难以发挥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四)创设标准统一、忽视个体差异性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即便是同一年龄段、同一班级,甚至是同一个父母,两个相同的幼儿也不存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强调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也应充分遵循这一原则。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存在明显的创设标准统一、忽视个体差异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信息背调不足,缺少幼儿入园前的信息收集,无法满足不同性格幼儿的学习要求。例如:喜欢运动幼儿和喜欢安静的幼儿在一起很难形成统一一致的教育效果。第二,幼儿缺少自主空间。课程是固定的,幼儿选择性几乎没有,导致幼儿对课程的兴趣降低。

四、《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一)注重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协同作用

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可以在高质量环境下开展幼儿学前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共鸣,通过教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精神引导和外在环境的渲染。让幼儿身体发育的同时内心也变的强大和积极,能够较少幼儿心理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幼儿对新事物的接纳和学习,通过新技术利用声音和灯光进行教学渲染。播放一些生态环境、环保等相关纪录片,这样可以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责任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种教育方式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例如:幼儿学习的动力是好奇心。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纪录片,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事物,既能培养幼儿爱观察、爱发现和爱思考的能力,又能从小培养幼儿热爱环保的意识。在视频教育过程中,能够生动的向幼儿展示课本意外的世界,使幼儿在大脑中构建了世界认知的逻辑和方法,同时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推动其积极探索和研究。

(二)确定幼儿主体地位、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忽略了教育受众幼儿才是主导的地位。教师往往认为幼儿相对年轻不够成熟,一句幼稚的发问,往往不被重视,缺少启发和引导,忽视了幼儿的自主性。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对于知识的传输方法要改变,要充分利用好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例如: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教师要重视和引导,不能忽略,并要鼓励幼儿勇敢表达。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访谈及与幼儿家长的谈话来确定环境主题,以确保创设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教育,任何外部原因都只能通过内部原因发挥作用。创设的幼儿园环境必须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要。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之前,需要与幼儿及其家长进行频繁的沟通和讨论,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鼓励幼儿参与其中。比如设立读书角的时候,可以让幼儿主动推荐他们喜欢的绘本;在设立美术园地的时候,也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自主创造作品,并按照一定规则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其成就感,也有利于其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三)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和资源运动的能力

教师个人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解和认知高低,决定了环境创设发展的意义和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要提前做好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培养教师对教育环境的利用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认知和理解,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和授课模式,多关系幼儿的心理成长和发掘幼儿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具体来说,幼儿园应培训教师思考和使用资源,鼓励他们灵活地发挥环境中各种因素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并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例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表演区、阅读区,在活动内容上,教师应该积极寻求与家长的沟通,收集适合表演的材料,利用低结构材料制作头饰、服饰等,采取“自取内容、自由表演、自主创造”的形式开展活动。同时,可以采用“绘画、创编、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丰富的区域活动不仅让家长感受到了班级活动的童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多种表达的能力。

(四)建立多元差异环境、尊重幼儿差异性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是良好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开展教育的前提基础。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差异,利用好教育资源和幼儿的特点和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

首先,教师要利用好相关教育资源包括:图书、画册和玩具等,根据不同性格幼儿制定相关的教学和游戏活动。其次,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私人空间,当幼儿游戏和学习兴趣达到燃点时,不能因为课程时长等原因终止幼儿的游戏和学习,因为让幼儿有私人空间,自己掌握学习过程,从而增强他们对该空间的熟悉感和归属感。

五、小结

通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发展,需要从幼儿的实际发展考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现阶段环境创设的不足和问题,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环境。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创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和人文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人文文化,使其能够在美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在创造环境时,应将幼儿教育纳入其言行,同时考虑到其日常生活和发展目标,并积极促进实现和落实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青.《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天津教育,2023(3):104-106.

[2]乔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幼儿100:教师版,2022(5):2.

[3]张兰.基于幼儿关键发展指标的美术区环境创设策略[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1(9):58-60.

[4]丘素金.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J].师道:教研,2012(12):1-2.

[5]杨梅佐.坚持儿童立场,提升环境创设品质[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2(12):45-46.

[6]赵玫.《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启示下的幼儿园阅读空间改进策略[J].幼儿100(教师版),2022(5):17-19.

[7]杨凡.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有感[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4):75-77.

[8]吴琴芳.基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创设调整策略[J].福建教育,2022(2 0):3.

[9]兰志娟.瑞吉欧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环保教育环境创设的思与行[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9):2-3.

[10]刘倍贝.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综述[J].好家长,2023(27)::31-3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