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药物低生物利用度始终阻碍和限制着药物制剂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大多数药物在水中具有难溶这一特性。然而现代社会发展变化万千,各种新技术不断的产生,其中药物制剂的研究中逐渐的应用纳米技术,使得在水中难容药物低生物利用度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本文作者主要从纳米技术的特点以及本质进行分析,对纳米技术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是什么,与过去所制造的药物相比存在哪些优势。
关键词:纳米技术;药物制剂;应用分析
随着不断研究给药系统理论,高分子科学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药物系统的剂型和研究品种也一致增多和变化。新兴的科技逐渐的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相比较来说纳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广泛应用,尤其是药物制剂上。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物质得到纳米的尺度后,就可能出现性能突变,表现为一些不同于分子形式和宏观形式的特殊性能,这些特点均可以列入新型药物开发中,也说明药物研发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现代药学制剂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新型科室的手段,将过去药物的束缚摒弃,制造新型的药物,让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这些优点纳米药物均具备,使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战胜疾病。
一、何为纳米技术
纳米属于一种长度单位,用符号表现为nm。1纳米等于1毫微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约为10个原子的总长度。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一个头发的直径是0.05mm,将其径向剖为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nm。
纳米技术是研究在0.1~100nm结构尺寸范围内的原子、电子以及分子的特性以及运动规律,这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也属于纳米级的制造技术。科学家在长时间研究后发现,在物质的构成上,纳米尺度下隔离的原子或者分子具有很多新的特性,合理的运用这些设备能够制造出一些特定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也就是一种用单个分子、原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二、纳米技术与药物制剂
在药剂学领域所说的纳米范围包括了超过100nm的亚微米粒子,正是因物质的物理空间出现了变化,才导致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等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在药学领域应用纳米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前沿科学,被研究人员不断的探索。最近几年,在药物制备方面已经广泛应用纳米技术,同时经过研究发现,纳米技术能够加强药物的稳定性,降低刺激胃肠道的成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术后,而且药物的利用度很高等诸多优点。大部分药剂学中指的纳米粒指的是纳米药物及纳米载体,所说的纳米药物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能够直接将原料药加工诶纳米粒,纳米粒从本质上上即为超粉技术以及微粉化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纳米载体也是说将多种未见溶解和分散的纳米粒,具体是指纳米球、聚合物胶囊、聚合物纳米囊以及纳米脂质体等等。纳米药物制剂与过去的药物制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下主要介绍纳米技术制备用于纳米新型药物的几种形式:
(1)纳米乳液 为一类运用纳米微乳化技术制成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同时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微乳液主要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一种外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体稳定体系。微乳液是在微乳化技术下形成的制剂,是物质或者药物更有助于穿透生物膜同时被吸收。纳米乳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延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纳米凝胶 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运用纳米技术载药系统,通过纳米级聚合物在结果上网格组成水凝胶颗粒,主要包括化学凝胶和物理凝胶两种。化学凝胶是由交联共价键形成,物理凝胶是由非共价键形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较强的负载能力,发挥靶向治疗的效果,生物利用度较高,效果好。
(3)固体脂质纳米粒(SLN) 多是指物质粒直径在10~1000nm,表现为固态胶体颗粒状,主要是常温下固态的合成或者天然类脂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通过研究发现,SLN不仅能够对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药物出现泄漏或者药物发生降解,能够发挥很好的靶向治疗等诸多优点。
(4)聚合物纳米粒 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多在10~1000nm之间的粒径,呈固态胶体颗粒,属于一种低毒、高效的靶向药物载体。聚合物纳米粒已经被广泛应用与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以及蛋白类药物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5)纳米药物结晶:主要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将药物转变为纳米微粒,直径多不超过1000nm,分散形成所说的纳米晶体。其具有毒性低等优势,但是纳米药物结晶基本适合用于全部药物类型,甚至是一些对水存在高度敏感性的药物,也可以制备成为纳米结晶。
三、小结
纳米技术主要用于药物制剂中生产的新型药物,具体有纳米凝胶、微乳液、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等,通过研究发现这类新型药物制剂能够对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控制药物的释放、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提升药物的靶向治疗等等。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新型纳米技术避免了过去药物制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药物制剂上纳米技术发挥了明显的效果。纳米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多种新型纳米药物制剂,与此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应用纳米药物的前提是遵循自然规律,更快更好的促进药物制剂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莉,魏玉辉,段好刚等.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经鼻腔给药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24(01):548-549
[2]梁健钦,刘华钢.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及形态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30(14):105-106
[3]杨涛,吕扬,杜冠华.影响仿制药物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0,36(19):697-698
[4]鄢欢,颜苗,邓阳等.青藤碱电致孔给药的药动学及在关节腔中浓度的研究[J].中南药学.2014,22(06):410-411
[5]方芳,邱莉,缪剑华等.人参皂苷Re拮抗肠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机制中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J].中南药学.2014,36(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