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摘 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思想。这一理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几个月反复斟酌论证而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教育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全面系统地指出了我国社会目前的矛盾形式,倡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思想是在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形成,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也不例外。对于这一理论应当从当时国际社会大背景和国内社会现状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1.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产生的国际背景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如何建立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探索。斯大林在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以后,否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存在,把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归结为敌我矛盾和阶级斗争。苏共“二十大”中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及其以后号召民众破除个人崇拜,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帝国主义者乘机掀起了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逆流,各国共产党人不知所措,许多人“失望”退党。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异常混乱,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中早已蕴藏的不满情绪也高涨起来,“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接连发生,国内伤亡惨重。
2.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产生的国内背景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内也累计诸多问题:首先,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很多具体体制在一些方面很不健全;其次,广大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作风适应新形势方面需要一个习惯过程,人民群众对新的社会制度也需要适应时间;再次,1956年三大改造和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形成了一些隐患。这些因素导致在1956年下半年许多城市食品和日用品紧缺,一些学生、工人和复员军人在升学、就业安置方面遇到不少的困难。苏共二十大和波匈事件的动乱波浪扩散至我国,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在城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事件此起彼伏;在农村,闹退社、闹缺粮的风潮也屡次发生。知识分子心虑社会,情系百姓,敢于批评教条主义,各抒己见,有些人还大胆对党和政府的缺点错误,以及干部作风问题提出尖锐意见甚至公开批评。现实的动乱也引发人们思想出现消极动向。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党和国家应当如何处理,是当成敌我问题以专政方式解决还是当成社会问题处理国内矛盾成为必须思量的大事。
二、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在国内外局势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的,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的理论性成果,这一理论并不是单一的思想成果,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毛泽东认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的矛盾,主要是与敌视和破坏我国的某些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产生的矛盾,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通常是劳动人民之间、非对抗性的矛盾,劳动人民和剥削阶级之间在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由此可见,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有着本质区别,对于这一问题,毛泽东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对于这两类矛盾我们要正确理解,合理判断,当社会中出现问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合理归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2.毛泽东提出了解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由于性质不同,因而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双方在利益上相互对立,对待这类矛盾,应该采取专政的方法,这种社会主义专政与资本主义专政不同,前者是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后者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的矛盾,是社会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应当以民主的方法解决,在“团结—批判—团结”方针的指导下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主张,在人民民主下面解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在具体工作领域里,例如在科学、文艺方面应当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经济领域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毛泽东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可以相互转化,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矛盾激化,转化成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反之,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就可以转变为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的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职责之一,因而在领导人应当时刻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提高自己判别处理这两类矛盾的能力,尽量把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4.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后,阶级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相对应,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会随之改变。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意味着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敌我矛盾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在这一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毛泽东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人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也就十分必要了。”这一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的理论精华,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一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另一种是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认为这一说教不能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不应受到重视。这两种观点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作用的错误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应当受到重视。毛泽东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有志成员,对社会成员进行哪方面的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性质与功能。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选取做了铺垫。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正确理论成果,主要包括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理论,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时期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集体主义教育。毛泽东认为:“有些群众往往容易注意当前的、局部的、个人的利益,而不了解或者不很了解长远的、全国性的、集体的利益。”因而,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很有必要。所谓集体主义是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我国是一个多人口、广领域的大国,社会发展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些矛盾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集体主义是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于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加强道德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社会主义民主与纪律教育。毛泽东认为“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自由,具体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自由,抽象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重要组织原则,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扬民主自由精神,反对独裁专制。这里的民主自由不是无原则、随心所欲、恣意妄为的,是以维护纪律为目的的民主。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纪律来约束自己。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形成正确的民主自由的观念。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针
毛泽东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从理论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原则和方针指导。
坚持民主的原则。民主原则是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毛泽东强调:“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民主的原则,民主方法。
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这一方针要求我们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实践证明,这一方针在解决干群之间、军民之间、官兵之间、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在革命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方针,因而在对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这一方针同样适用。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方法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群众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处理这种矛盾方法应与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相区别,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系列基本方法。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生活规范;另一方面,教育者按照教育目标,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导。毛泽东指出:对于人民说来,不是采用强迫的方法,“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就是说必须让他们参与政治活动,不是强迫他们做这样做那样,而是用民主的方法向他们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作。这种教育工作是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
批评教育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者应在批评中,在斗争的风雨中,锻炼自己,发现真理,改造自己。同错误思想作斗争,好比牛痘,经过了牛痘疫苗的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我们在解决人民内部思想认识问题时,要坚持批评教育的方法,“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是共产党人智慧的结晶。在社会主义改革攻坚期,以新的视角重新研究,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5).
[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