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数学这门学科在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初中生所要学习的三大主科之一,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考试中必备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初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并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以此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考;探索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当前新课改教学理念中指出,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要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也不例外。初中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时,是根据教师的讲解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与学习的,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多数初中数学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还会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枯燥乏味,以至于初中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有所降低。另外,部分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当前的数学教学发展趋势进行相应的了解,也没有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致使其自身的数学教学水平依旧是止步不前,而传统的讲授方法也会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也难以有所突破。
(二)初中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
初中数学知识其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较而言,其知识内容更为复杂,且逻辑性也比较高,这对于大多数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大部分初中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并没有较为系统的认识,而且自身数学认知结构也缺乏完善性,再加上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的更有难度,这就需要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式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以此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进度。然而,对于大多数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其并没有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心态以及方式,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这样更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有些学生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而且初中教师也不注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状态,使得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被忽视,这就更难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探究欲望,从而引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与创新,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以此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结合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也能够引发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这一数学知识时,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设出实践问题情境,教师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一张正常大小的报纸,并向学生提问“若是将这么大的一张报纸进行对折,你们猜能够对折多少次?”,面对这一问题,学生有的回答十几次,有的回答几十次,教师则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回答这一问题,学生也会通过教师的对折发现,那么大的一张报纸只能对折不到十次,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计算,让学生认识乘方这一知识点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能够利用实践问题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初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基础进行相应的了解,基于此,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以此摸底考试,以此检测出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而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会相应的数学知识。初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数学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教学内容,让数学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不至于因为简单的教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而在面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时,教师应该专门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学问题,让这些学生不至于因为数学问题的难度产生退却心理,这样也能够顾全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并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三、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初中数学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分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让数学教学的不良现状得以改善,同时也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