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应用品管圈方法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管理模式

谢玉峰
  
大健康
2023年10期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中山 5284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是否应用品管圈方法分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2020年4月-2021年3月)和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2021年4月-2022年3月)两个阶段,分析两个阶段的儿童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管理风险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管理风险发生率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大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P<0.05),而满意度则显著小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儿童交叉感染和风险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其他门诊推广使用。

关键词: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方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儿童发热门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武汉新增多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感染逐步向全国扩散,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分类,采取措施防治甲类传染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热门诊是医院防控相关传染病的重要工具,也是预防医院传染病流行和感染的第一道屏障,尤以儿童发热门诊为重[1-2]。因此,不断提高儿童发热门诊服务质量一直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被视为质量改进的有力工具,是以计划-实施-查核-行动的模式(Plan-Do-Check-Act,PDCA)循环为基础理念开展的质量改进活动,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并取得了明显效果[3]。目前,PDCA是一个重复的四阶段模型,也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管理模式,既可以用于药品管理的持续改进,还可用于规范管理,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生存率[4]。本研究分别选取了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2020年4月-2021年3月)和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2021年4月-2022年3月)两个阶段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患儿,从而探究其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设备的完善,随机抽查统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应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2020年4月-2021年3月)和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2021年4月-2022年3月)的管理情况,进行对照研究。

1.2方法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管理过程具体如下[5]。

(1)成立品管圈: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儿童发热门诊的10名护士组成QCC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

(2)主题选定:课题组成员从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及圈能力六个维度通过评分方式选出本次活动主题为探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的管理模式。

(3)改善工具判定:组员通过QC Story量表判断改善工具,确定主题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

(4)活动计划拟定:利用甘特图制定本次活动计划,合理分配计划(Plan)、执行(Do)、确认(Check)及处置(Action)的时间占比。

(5)课题明确化与目标设定:①构建模型:构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流行性,以儿科发热医护人员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辅助科室为连结的管理模式。②项目掌握与现况把握:使用5W2H法进行查检方案设计,通过层级评分表,从人员、方法、制度、信息、设备等五个维度分别对发热门诊一线临床医护人员、辅助科室及患者层面进行项目调查,挖掘现状数据。把握目前基层医院儿科发热门诊工作流程中问题的调查结果。③设定期望水平:通过检索文献或参考标杆,设定儿科发热门诊管理中关键指标的期望水平。④计算望差值;通过期望水平减去现状值,计算望差值。⑤攻坚点确定:通过对消除望差可能性、圈员能力及病人期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选定构建儿科发热门诊管理模式的攻坚点并进行梳理整合。

(6)方案与对策拟定:运用PDPC(过程决策计划图)法拟定构建儿科发热门诊管理模式中的实施方案及策略拟定。

(7)最适方策探究:在考虑限制条件(人、物、资金、医院环境等)的情况下,探讨构建儿科发热门诊管理模式对策的实施顺序;从可行性、经济性、急迫性及可能性方面进行评分,依据数据来确认目标达成的可能性。障碍(副作用) 的预测及事前防范对策的探讨、选出最适方策。

(8)最适方策实施与检讨:应用5W1H法进行最适方策实施,落实儿科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到位,优化儿科发热门诊患者就诊流程,利用信息化设备提高发热门诊患者缴费、取药等效率。

(9)效果确认:有形成果确认,包括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改善前后儿科发热门诊相关流程对比。利用雷达图展现无形成果,为团队组员整体能力的改善评价。

(10)标准化:制定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基层医院儿科发热门诊管理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监控。

(11)检讨及改进:若改善措施无效时,需及时进行检讨并重新决策。在实施对策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质量。优化儿童发热门诊管理模式构建。

1.3观察指标

1.3.1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统计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2020年4月-2021年3月)和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2021年4月-2022年3月)两个阶段儿童发热门诊感染情况,计算感染发生率。

1.3.2管理风险发生率

比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2020年4月-2021年3月)和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2021年4月-2022年3月)两个阶段儿童发热门诊风险发生率,风险包括:隔离间数量不足、医护人员未定期消毒、消毒顺序有误、就诊流程混乱、发热儿童未闭环管理、发现问题未及时上报。

1.3.3医患纠纷及满意度

采用医院内部自行制定的“满意调查问卷”对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2020年4月-2021年3月)和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2021年4月-2022年3月)两个阶段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问卷共计25条项目,每个项目4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另外,统计两个阶段的医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都以百分比(%)的形式报告,用均数和标准差(SD)定义各患者组的血清水平变化,组间分类数据的差异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进行连续性校正,组间数据差异采用双侧Student’s 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计算均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

2.结果

2.1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大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P<0.05)。(表1)

2.2管理风险发生率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管理风险发生率显著大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的风险发生率(P<0.05),其中发热儿童未闭环管理发生的次数最多。(表2)

2.3医患纠纷及满意度

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大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而满意度显著小于QCC之后(P<0.05)。(表3)

3.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不仅是新冠肺炎防控的第一目的地,也是交叉感染的高危地区。根据大流行和流行情况下传染病的不同特点,确定适合发热门诊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6]。

品管圈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它被用于台湾医疗卫生领域的质量管理。2001年,在中国的医疗机构引入质量控制体系,旨在通过提高医务人员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问题的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品管圈在国内多家医院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7]。为了探究应用品管圈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021年4月至2022年03月,我们开展了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通过调查、分析和改进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果发现,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前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管理风险发生率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大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P<0.05),而满意度则显著小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之后(P<0.05)。这就表明,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PDCA管理模式下,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从而达到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目标。

同样的,有研究表明[8-9]应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方法管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发热门诊,能够充分保障发热门诊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将发热门诊的相关数据准确上报,包括门诊挂号人次、就诊人次、感染情况等数据,从而动态调整发热门诊就诊比例、防控等级、医院应急响应速度。正确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如鼓励患儿及其家属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尽量减少高危因素,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等,可有效防治医院感染,提高预防意识[10]。

综上所述,应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基层医院儿童发热门诊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儿童交叉感染和风险发生率,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其他门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海燕, 董建英, 商明霞,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儿童专科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管理模式[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 17(22): 110-111.

[2]周立恒, 李阿敏, 张彩侠,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基层医院发热门诊护理管理实践[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 6(3): 110-111.

[3]丛维红, 刘莉, 苗银芳, 等.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发热患者等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检结果时间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 29(05): 151-155.

[4]张明慧, 吴玉菲, 王悦. PDCA管理模式在预防儿科发热门诊交叉感染中的应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 45(04): 127-128.

[5]史芝璟, 姚丽文, 黄瑾, 等. FOCUS-PDCA程序在改善品管圈活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 17(18): 2681-2683.

[6]程金莲, 朱雪琦, 刘琳,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发热临床试验项目运行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新药杂志, 2022, 31(18): 1804-1809.

[7]孙志勇, 史香芬, 张瑞, 等.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创新型品管圈的门诊药学服务实践[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4): 1483-1487.

[8]莫卫芳. PDCA循环管理在发热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 20(57): 248-249.

[9]李惠婷, 黄范倩, 陈建华, 等. 运用PDCA改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设置[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 31(11): 1418-1420.

[10]蒋昪. 基于PDCA模式的南华附一医院疫情防控质量管理案例研究[D]. 南华大学, 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