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下伤口造口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基于“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下的伤口造口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收治的1例伤口护理的老年患者、1例造口护理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多部门协助给予“互联网+”延伸上门居家治疗及护理等。结果:伤口造口患者均为高龄老年患者,到院就医困难,居家护理需要急切。我院创新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多部门协助,采取线上预约,线下医护人员上门换药护理及相应护理措施,例患者伤口造口均痊愈,治愈后7天、15天电话随访患者及家属,患者健康生活,对治疗及护理满意。结论:基于“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管理模式下联合多部门协助有效提高伤口造口老年患者创面愈合,及居家就医感受度。
关键词:延伸护理;伤口造口;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延伸护理(TransitionalCare),也称为延续性护理、延伸护理服务、过渡期护理。是指当患者在不同地点之间(如从医院到家庭)或在同一地点不同照护等级(如医院的不同科室)之间的变动或过渡时;为保证健康照护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而设计的一系列措施。延伸护理服务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已有150年历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延伸护理(TransitionalCare)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提出并致力于其应用和推广。中国香港率先引入延伸护理服务;多年来广泛开展了针对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项慢性疾病的延续性护理研究。目前,香港、台湾等地已将延续性护理纳入医院常规护理工作。继之,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先后开展了延伸护理服务工作。目前,延伸护理服务的模式主要有:(1)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是国内采用的主要模式;(2)基于社区的延续性护理模式;(3)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延续性护理模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响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号召,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我院积极探索并实践了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新模式。2022年2月,我院在推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工作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延伸护理工作,伤口造口延伸护理组在居家护理2例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2年收治的1例伤口护理的老年患者、1例造口护理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1:男性,81岁,诊断:右下肢截肢创面溃疡。现病史:截肢术后创面植皮术后创面溃疡形成。既往史:糖尿病40+年,三年前因糖尿病足行右小腿上段截肢术,术后创面移植皮肤坏死,于10月中旬取自体皮移植截肢创面,现创面12-1点、6-9点方向溃疡形成,皮缝钉未取;餐后2小时血糖13mmonl/L左右。经过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控制血糖,创面换药,积极与家属沟通,上门居家8次换药后,创面明显好转,接近愈合。患者2:女性,78岁,诊断:直肠Ca根治术后。现病史:直肠Ca术后10天,回肠造口状态。既往史:糖尿病20+年,血糖未监测。我院延伸护理伤口造口组对该患者出诊居家护理共计27次,临时回肠造口3个月后,在医院行造口回纳术后恢复良好。在3个月造口状态期间,由于患者及家属均无法进行造口维护,导致跟换造口袋困难,引发并发症,对患者及家属身心、经济造成负担;我院延伸护理伤口造口组接诊后,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生活状态,个性化进行健康指导,康复锻炼及饮食计划,对该患者及家属提供了专业的居家医疗护理,为患者家庭提供了良好的就医感受,得到了该患者家庭的一致好评,对延伸护理这项专科门诊表示了高度认可。
1.2 护理方法
1.2.1 延伸护理门诊。延伸护理门诊作为我院延伸护理新项目新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于2022年 2月在院内建立并运行,截止到2023年3月延伸门诊就诊人次为347人次;该2名案例的患者均在线上预约了我院延伸护理门诊,通过线上挂号,延伸护理组进行评估后安排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行居家换药等护理。
1.2.2 居家护理。患者通过延伸护理接诊后,例1患者情况汇总分析:2022年10月28日首次上门伤口换药,伤口敷料少量渗液,渗液呈无味稀薄脓液,创面边缘浸滞,周围皮肤红肿,12-1点方向创面脓性分泌物覆盖,可见少许粉红色肉芽组织,6-9点方向可见黄色软痂覆盖;与家属沟通伤口换药需一周三次(每周一、三、五)。截止到12月初上患者创面由边缘浸滞,周围皮肤红肿,到逐步减轻再到最后创面红肿消退,创面较缩小,创场粉红色肉芽组织良好,针眼已闭合;渗出液由稀薄脓液到明显减少再到少量无味清亮渗出液。例2患者情况汇总分析:2022年12月05日,首次上门造口维护情况,临时回肠造口,患者使用一件式造口袋、腹带,支撑棒在位,肠袢颜色暗红、无出血点,周围皮肤完好,11-12点方向皮瓣分离,13点方向伤口未拆线。通过清洁造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使用造口粉、防漏圈、皮肤保护剂,皮瓣分离处使用藻酸盐敷料,维护频率每3天一次。在第14天,经专科医生会诊后予拆线;12月31日分离皮瓣基本愈合,支撑棒拆除。最后截止在2022年3月16日延伸护理小组成员对该患者出诊居家护理共计27次后临时回肠造口时间3个月已满,复诊后在医院行造口回纳术后恢复良好。
1.2.3 健康教育。长期居家的老年患者面临着许多特殊的健康挑战。为此,我院的延伸护理小组特别针对这一群体,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1)强调伤口造口护理的重要性。对于老年人来说,皮肤的健康和清洁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愈合速度和感染的风险。因此,详细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了如何正确地进行伤口造口护理,以及保持皮肤清洁的各种方法。(2)考虑到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强调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的重要性。督促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的大起大落,以维持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3)饮食方面,建议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多饮水,选择易消化或半流质的食物,这样不仅有助于身体的恢复,还有利于伤口造口的快速愈合。避免摄入烟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伤口的刺激和延缓恢复。(4)建立了家庭健康教育制度。通过这种形式,让家属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和护理技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4)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微信和延伸护理平台,与患者和家属建立了24小时的护患联系。这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患者或家属有任何疑问或困惑,都可以随时与小组取得联系,得到及时、专业的解答和指导。
1.2.4 心理护理。患者年老体弱,往往因患病在身,经济负担重以致心情抑郁。(1)建立信任关系,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倾听、理解和尊重患者的感受,建立起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和依赖,为后续的心理护理打下基础。(2)个性化宣教,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宣教计划。通过详细解释造口术后注意事项、护理方法等内容,帮助患者了解并接受造口的存在,减少恐惧和不安情绪。(3)情绪疏导,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及时进行疏导。通过聊天、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4)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同时,可以组织造口患者之间的联谊活动,让他们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5)对于情绪问题较为严重的情况,邀请我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1.3 评价指标
(1)患者伤口造口均痊愈,没有出现造口出血、伤口感染、皮肤湿疹等现象。(2)治愈后7天、15天电话随访患者及家属,以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
2.实验结果
2例伤口造口患者均为高龄老年患者,到院就医困难,居家护理需要急切。我院创新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多部门协助,采取线上预约,线下医护人员上门换药护理及相应护理措施,2例患者伤口造口均痊愈,没有出现造口出血、伤口感染、皮肤湿疹等现象。治愈后7天、15天电话随访患者及家属,患者健康生活,对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由一般满意提升为非常满意。
3.讨论
2022年 2月延伸护理作为护理新项目新技术在院内立项并运行以来得到了医院大力支持。首先院内组织了专职的延伸护理管理人员;完善了延伸护理相关的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知情同意书等;配备了延伸护理出诊车、出诊箱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完善了所有延伸护理服务人员的档案管理。我院延伸护理工作得到了辖区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截止到2023年3月延伸上门居家护理:347人次,其中伤口造口患者:41人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2023年2月组织我院在辖区内组织延伸护理专项培训,56个医疗机构,22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我院延伸护理工作得到了院内院外同行的肯定,并接待他院相关人员到我院参观学习交流延伸护理4次。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值得的在伤口造口老年患者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杨兴菊,段红伟,等.以三级综合医院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三级联动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3):177-179.
[2]李敏.区域联动的“互联网+”伤口造口网约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22.
[3]王莉,付阿丹,黄艳.“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合作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9.
[4]许周茵,李明今.“互联网+”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2):2608-2610.
[5]边界.探究延伸护理服务对大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0):123-126.
[6]Meurdra Quentin,Dreyfus Michel,Eslier Maxime.Impact of the Absence of Hospital Staff Obstetricians on Method of Delivery,Severe Maternal and Perinatal Morbidity in a Type 2 Maternity Ward.[J].Journal of gynecology obstetrics and human reproduction,2022,51(10).
[7]董艳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9):2332-2334.
[8]曹丛,郭秀君.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