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探讨

王凤琴
  
大健康
2024年4期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性疾病科 735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评价肺结核患者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时间为2022年8月~2024年2月,选择我院就诊治疗的肺结核患者为主体,筛选出80例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各分配40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就两组临床依从性进行统计评估,调查结果显示为观察组的总依从性更高,而各方面生存质量评定值的结果相比更高的是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护理模式应用中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提高临床依从性,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干预;肺结核;治疗依从性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长期规律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然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长期治疗还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能力,故而需要有效的护理指导和照顾,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水平,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行为和认知的改变过程,通过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行为的转变,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为此,选定80例肺结核患者展开对比,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和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时间范围是2022年8月~2024年2月,以本院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病例数共计80例,分组原则是随机单盲法,各组纳入40例,对照组中男女各分配21例和19例,年龄范畴25~75岁,均值(50.33±5.22)岁,患病时长4个月~4年,均值(2.12±0.15)年;观察组中男女各分配22例和18例,年龄范畴25~77岁,均值(51.15±5.33)岁,患病时长5个月~4年,均值(2.14±0.16)年。2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痰涂片检查为阳性;肺部CT和X线等检查确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等>3周;年龄>20岁;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呼吸衰竭、慢阻肺、尘肺、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史;合并恶性肿瘤、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者;凝血机制异常;认知、交流障碍。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具体内容:(1)认知阶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提供全面的肺结核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药物副作用等,宣传途径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存在疑惑的病人可多关注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和顾虑,并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和支持,分享成功治疗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准备阶段。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用药时间、剂量、饮食注意事项等,规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治疗。同时,告知患者改正既往不良生活习惯,端正自身行为,坚决做到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膳食等。(3)行动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增强信心,鼓励他们坚持治疗。(4)维持阶段。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行为改变情况,及时调整护理干预计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记录病情、按时复诊等。

1.3观察指标。治疗依从性的评估可通过随访方式观察患者的配合度,结果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生存能力的评价可用生活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以百分百展开测评,共计四项指标,得分越高生活越好。

1.4统计学方法。上述涉及的指标计算用软件SPSS26.0,用率(%)展开表述计数资料,检验用X2,用(±s)展开表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对比。经对比分析,总依从性的评价结果更高的是观察组,为97.50%,统计差异P<0.05,见表1。

2.2 GQOLI-74评分比较。以对照组做参照,四项评分测定值显示,观察组的分值明显更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普罗奇亚斯基提出的,主要用于解释人们在行为改变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该理论将行为改变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应对策略,护士可以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治疗信念和态度,规范指导患者治疗,纠正错误行为,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更好的应对疾病,保持健康的状态,预防疾病复发[2-3]。

本研究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整体依从性和各项生活水平的改善均明显更高,差异证实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有助于患者逐渐改变不利于治疗的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合上述,肺结核患者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能更贴心的满足患者的需求,有效指导患者的行为改变,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洪燕松.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6):133-135.

[2]徐月梅,叶菊花.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14):96-99.

[3]冯万兰,张红丽,沈秀梅.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自我效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26-3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