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病友互助小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知信行及病情控制的影响

陆富斌
  
大健康
2024年9期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文山 66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评价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病友互助小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知信行及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11月~2024年5月,研究主体为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筛选病例数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配,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病友互助小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和病情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知识、信念、行为的评分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哮喘控制评定值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予以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病友互助小组的干预水平更高,对改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和良好控制病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行为转变理论;健康教育;病友互助小组;支气管哮喘;知信行;病情控制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等特点,此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可逆性气流受限,其病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开展病友互助小组,能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经验交流的良好平台,约束自我不良行为,促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本研究旨在剖析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病友互助小组的干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时间为2022年11月~2024年5月,观察对象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收集60例,分组依据为随机数表法,每组各纳入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2~78岁,平均(50.67±5.25)岁;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9岁,平均(50.72±5.34)岁。2组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相关标准;近2月内未急性发作;沟通、意识、听力等正常;年龄>20岁;经X线和CT等检查确诊;均对研究知晓并已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史;合并肺结核、呼吸衰竭、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者;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史;不配合或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多关注患者的心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观察组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病友互助小组干预,具体措施:(1)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①意向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微信公众号推送、一对一沟通等,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治疗意愿,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和担忧,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②准备阶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如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增强患者的体质;详细说明药物的作用、用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用药;教会患者如何监测病情变化,如记录哮喘发作的时间、症状、诱发因素等。③行动阶段:定期以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执行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询问患者的病情和自我管理情况。④维持阶段:鼓励患者坚持自我管理,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病友互助活动,分享自我管理的经验和技巧,互相鼓励和支持。(2)病友互助小组。①开展活动:定期组织病友互助活动,活动形式多样,让患者分享自己的治疗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组织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运动康复等,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强患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②情感支持: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倾诉自己的烦恼和担忧,多予以关心、问候和陪伴,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1.3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支气管哮喘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估内容包括认知(13分)、信念(120分)、行为(90分),得分越高表明知信行水平越高。借助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病情控制效果,内容共计五项,总分25分,分值越高病情控制越好。

1.4统计学方法。以统计软件SPSS26.0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s)呈现,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知信行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知信行评分值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2.2 ACT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评分值P>0.05,干预后评分值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3.讨论

行为转变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意向、准备、行动和维持,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病友互助小组则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患者可以在小组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增强治疗信心和依从性[1-2]。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知信行和病情控制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表明,支气管哮喘的病情控制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规范治疗和自我管理,此联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从而更好的控制病情[3]。

综合上述,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病友互助小组的结合有助于改善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和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值得临床借推广。

参考文献

[1]冯朝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延伸护理服务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9):159.

[2]崔娟妮,范淑芳.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结合病友互助小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知信行及病情控制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6):164-166.

[3]杨怀洪,谭月.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7):948-9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