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探讨

郭柯君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发展,对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规范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的重要学科,如今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汉语言文学课程,藉此机会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教学造成了一系列的冲击,新媒体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使得教学阵地得以拓展和延伸,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师生、生生之间保持良好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显著激发出来。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机遇进行研究,提出几点教学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困境;优化策略

一、引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学作品为主要载体,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文化感染学生,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运用前人的智慧加以解决,树立科学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崇高的理想,心灵持续受到净化,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成为了大势所趋,明确汉语言文学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新媒体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肯定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的时代始终坚持本心不动摇,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重任,从而为社会的和谐、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1.语言运用随意及不规范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新渠道,学生在网上冲浪,不可避免的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随着网龄的增长,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日益加深,而网络语言追求标新立异,与汉语言文学规范用语有着较大区别,甚至会歪曲原有的字词含义。比如说,表生气是一个谐音梗,就是不要生气的意思,这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过,是一种错误用法。频繁使用网络语言使得学生受到了误导,难以形成良好的汉语言应用习惯,无法领悟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大打折扣,之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造成了阻碍。

2.标题夸张及快餐文学盛行

现阶段,新媒体平台上每天发布的文章不计其数,点击量会转变为流量,给作者带来丰厚效益回报,这是支撑作者创作文章的动力源泉。为了吸引受众的视线,有些作者用夸张的标题来博眼球,受众点击后发现文章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大感上当受骗,却屡屡被同样的事件所欺骗。再加上快餐文学充斥在新媒体平台上,网络文学作品有着相同的套路,语言逻辑性不强,思想深度不够,学生深受其荼毒,还会把自己代入到文章角色中,沉浸在虚幻世界中不可自拔,不能脚踏实地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文学作品的创作存在功利思想,这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3.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在各行各业中汉语言文学知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门课程会显著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的职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然而有些教师和学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即使在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仍然会看见陈旧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应用,教师并未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汉语言文学知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匮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热情,很少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难以达成,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锻炼,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了空谈。

三、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机遇

1.促进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新媒体体现了教学思维的重大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正视,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性格、特长、能力、需求,运用多元化、层次化教学方式,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学生的进步十分明显。成长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工具并不陌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对于新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抱有支持态度,汉语言文学课堂会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阵地。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鼓励学生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应用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2.提供了直观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空间

不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印象都是静态、枯燥的,教师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章,通过对文章逐句、逐段的解析,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汉语言文学的魅力,促使学生学会概括主旨大意,总结中心思想,教学流程比较固定,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用新媒体平台展示汉语言文学作品,更加直观、清晰,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将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引导学生对故事主人公的性格进行研究,评价他们的行为,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改写、续写和扩写,凭借学生对作品内涵的准确把握,写出精妙绝伦的故事,从而训练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

3.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高

新媒体时代,网民的数量极为庞大,借由新媒体了解资讯信息已经成为了无数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受到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影响,受众的媒介素养大幅提高,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媒体平台是当代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的重要途径,利用新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看到了汉语言文学知识在众多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发挥的重大作用,由衷的产生学习和研究兴趣,除了课堂教学环节获得丰富知识之外,还会在新媒体上广泛涉猎汉语言文学作品,尝试自主创作。大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对汉语言文学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立足于发展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易于萌生创新思维,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四、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产物,相比于有些晦涩难懂的汉语言文学,更加贴近于大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自知的使用网络语言,深受错误的语言应用习惯影响,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惑,倘若不能得到有效引导,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必然会遭到削弱。新媒体环境下,辩证看待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教学产生的影响,发挥新媒体优势,让新媒体更好的服务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自主学习阵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将网络语言引入课堂教学中,作为反面案例与汉语言文学进行比较,充分肯定网络语言自由性、趣味性的特点,让学生基于自身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储备,思考网络语言中有哪些用法不够规范,并进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深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培养学生规范应用语言的意识,那么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会显著提升。

2.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大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相背离,学生的学习态度过于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新媒体环境下,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运用新媒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渗透汉语言文学知识,具有润物无声的优点,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得以加深,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例如,学习《长恨歌》时播放有关杨贵妃的影片,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做了许多荒唐事,引发了安史之乱,最终贵妃葬于马嵬坡,盛唐开始走下坡路。学生在观看影片时对唐朝历史产生了研究兴趣,教师再列举几个唐朝时期的知名历史事件,如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开元盛世等等,激发学生探寻历史、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学生在课下利用新媒体查询相关资料,透过汉语言文学作品对中国各个朝代的历史、经济、文化及人文风貌有了深刻了解,知识面得到拓宽,学习状态更加积极主动,汉语言文学学习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3.运用多元化教育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的补充,运用微课、慕课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QQ群、微信群、微博上传播汉语言文学知识,颠覆学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固有印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文学基础,选取或开发与汉语言文学教学相配合的资源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打造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高效率的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教师发布的资源包括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欣赏、文学知识普及,历史故事再现、人物介绍等,篇幅不易过长,要适应现代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主动阅读,获取知识。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甄别和选择网络资源,避免使用与教学主题关联性不强的资源,或者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播放影片和视频,不注重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深入解析,这样属于本末倒置,不利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新媒体环境给教师的研究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要想保证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精通汉语言文学,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辅助资源,具备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的能力,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加强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增加汉语言文学的吸引力,争取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和瑰丽的中华文化。

4.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学生只是考试之前凭借死记硬背就能在考试中获得不错的成绩,考试过后很快就会遗忘殆尽,平时更是很少研究汉语言文学,殊不知汉语言文学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否则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很难有效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制作课件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任务,进行习题训练,提交作业,系统会自动打分。教师也能通过后台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综合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给其指明未来努力的方向,促使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获得汉语言文学素质的稳步提高。学生可以匿名提交教学改革意见,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案,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网络语言,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进行汉语言文学知识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规范学生的语言应用习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艳红.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记者摇篮,2021,602(02):51-52.

[2]郭廷梅.浅议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课外语文,2020,364(33):44-45.

[3]班岚.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中国报业,2019,463(06):28-29.

[4]牛咏红.浅议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J].国际公关.2020(03).

[5]魏黎丽.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5(31):236-2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