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40分钟,如何分配?
——录屏背景下的案例分析
【摘要】 小学课堂40分钟,如何有效地分配、使用好它?使课堂教学紧凑、高效,是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堂课是否优质的重要评判标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线的授课教师往往对这一点重视不够,进而在公开课现场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教学失误,引得批评声一片。我就自己的一堂实际教学课,借助剪辑师录屏功能对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进行优与劣的分析,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具体缘由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能力培养
一、引言
一堂数学课怎样组织?如何进行时间分配?完成哪些教学任务?是课前教学设计必须做好的,它是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但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我们的授课教师和听课老师却很少考虑和关注一节课每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量,以及每个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反而把课堂的整体设计、情景创设视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过多地关注师生之间如何互动,并以此进行课堂设计和听课评价[1]。这样的结果是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但实际的教学效率却极低,学生并没有掌握住知识重点。究其原因,是讲课教师缺乏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意识。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问题,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时间分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二、课堂实录及剖析报告
课堂实例来自我的2018学年教学课: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时 分 秒》中的“经过时间”计算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找到“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通过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计算出“经过时间”[2]。在讲课的过程中,我利用剪辑师的录屏功能录下了整堂课,可以查看各个教学环节所用的详细时间,具体数据如下:
此节课共用时间40分钟,由六个环节构成。
环节一:引入话题
课堂开始,我以教材第5页例2的情景图故事为切入点,引出话题,并针对两个时钟图提出问题“从第一个钟的时刻到第二个钟的时刻经过多少时间?”,用时1分30秒。
环节二:观察时钟,标明时刻
学生观察两个时钟,很快写出钟面上的时刻,用时30秒。准确率100%。
环节三:提出问题
第一个钟的时刻经过多长时间才到第二个钟的时刻?
此环节为本堂课的重难点之一,共用时约18分30秒。细化而分,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清楚“哪个时刻是开始时间,哪个时刻是结束时间”。通过课堂实践,学生能独立判断,共用时8分15秒;第二部分讲述如何运用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进行实际计算操作,共花时约10分15秒。
环节四:课堂巩固练习
依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巩固练习。学生独立练习了3个题(要找出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并利用公式算出结果),正确率95%,对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讲解,共用时13分26秒。随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5%的错误作业,以提醒学生,用时3分24秒。
环节五:课堂总结(大约1分钟50秒)
环节六 : 布置作业(大约50秒)
三、数据剖析及问题反馈
1.数据分析结果
我通过查看视频中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用量,对其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发现了些许令人满意之处,可以作为借鉴。
(1)教学环节完整,无缺漏
经过几轮的教学改革,我国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形成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巩固、课堂总结和布置课后作业等六大环节。虽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但个别环节不可或缺,例如课堂总结、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本节课无一遗漏。
(2)教师主导所用时间与学生主体活动所用时间分配合理
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指导授课教师如何支配教学环节时间上,部分教育大咔将“黄金分割”原理引入到指导建议中。根据这一原理,40分钟被一分两半,教师主导活动时间占0.618,学生主体活动时间占0.372,也就是老师大概26分钟,学生大概14分钟。通过观看剪辑师视频后发现,我的主导活动(导入新课、新课讲授、错误作业展示提醒、布置作业)所用时间24分4秒;学生的独立活动(观察钟面书写时刻、课堂巩固独立做题、课堂小结)所用时间15分56秒。我讲解新课内容所用时间不多。教学活动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实时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锻炼思维,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在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堂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时候,学生所用时间得到保障,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并使新知识得以升华,使得堂课教学效果最大化。
2.问题反馈及改进方法
从视频资料分析,我的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主导活动的时间,特别是讲授新课的时间18分30秒过多,挤占了学生独立活动的时间。原因在于我在书写教案时没有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使用做好充分的分配。导致在课堂上因时间把控不精准,为赶快完成教学任务而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巩固练习和总结提升的时间,还好没有遗忘布置作业。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看,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应占0.618,教师的主导作用时间应占0.372,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
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作为评价一堂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检查依据之一,影响着听课者对授课者的评价。反过来,教学目标也会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起着指导性作用,所以合理并准确地分配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必须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只有把握好教学目标,才能确定教学内容,进而周密计划,确定教学环节的时间构成比例。这样,40分钟的时间才能准确地分配给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应用微课,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思维[J]. 黄丹瑜. 教育艺术. 2019(08)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方法[J]. 陈莉. 天津教育. 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