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变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发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事故不断增加,让人们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起来。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还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观念还没有得到完善和发展,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偏小的年纪阶段的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教师通过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与学生的不断接触,分析判断班级体中各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科目安排上的知识讲解,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一旦发现学生近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要及时通过该同学周围的其他学生了解该生心理变化产生的背后原因,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疑难问题。本文就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学生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阶段 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自从国家教育改革提出德育发展要求后,心理健康教育正式被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实践起来,在实践过程中,要对于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有所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发展红利,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具有不同以往传统年代的学生思想,新一代10后的学生,他们更加开放,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活跃,视野开阔,更加具有创新意识。在新时代的他们出生成长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在思想上更加自信、勇敢,对于一些情况,更敢于表达质疑。教师在对于现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动适应新思想和新时代环境,努力学习积极心理学,不断更新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增加自身的综合执教素质的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拥有非常科学的理论指导,在通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对于每一个不同年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实践理论和指导方向,最大程度化的遵循每一个年纪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前提,结合学校的学生人数和师资力量、办学理念等都有不同的设置。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多层次的,要求教师、学校、家长三个层次的全方面配合,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可以固定在一个稳定的系统里,有利于学生稳定的积极心理培养。积极心理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是具有方向引导性的,积极心理学给学生传输要积极面对生活学习,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种正向的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和人际交往等的积极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积极性。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开展的策略
(一)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学生对于自身的观念、人际交往、学习、情绪、心态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对于学生的自身观念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对于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都要进行客观的看待,学会容纳和接受自身。积极的自我认知有利于积极心态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人格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要优化学生的积极心态,心态是个体对于事物发展程度的心理变化历程,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为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师要向学生讲述心态对于人行为的影响,改变学生对于事物的消极心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最后,在人际交往方面,就是要向学生传授正确人际交往,应该注重的事项和观念,帮助学生和周围人建立积极的良性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基础。
例如,神奇的心理暗示,让班集体的学生全部都闭上眼睛,然后告诉学生假设现在你们的手上有两桶水,左手的水慢慢增多变得重起来,右手的水没有变化,一段时间过去学生睁开眼睛,会惊奇的发现左手比右手的高度低,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暗示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二)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辅助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受到积极的校园环境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学校环境不仅包括硬性的建筑物和景物的结合,还有隐性的师生关系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保持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等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积极心态的发展,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让学生更积极的看待问题和事物,包容和接受自身的不足,客观的认识社会和生活,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向上进取。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明确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科学的选择教育内容,创新教学开展方式,增加对于学生的人文主义关怀,提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开朗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工作的整合分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年S2期
[2]高效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性格养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年22期